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1.
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飞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社会的突飞猛进,如政治上的制度更替、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已为人们所公认;而经济上的飞跃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以往史学界关于战国经济“发展”或“迅速发展”的一般性提法,没有指明事物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的变化,不足以揭示战国经济发展的本质。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  相似文献   
12.
商代“分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代有无“分封”,这在史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商代的所谓“侯国”,是商王朝对其四周“方国”进行武力征服的直接产物,名副其实的称谓应是“服国”,它同西周王朝在对其四周进行武力征服之后通过“分封”的方式所建立起来的“封国”,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国历史上,分封实始自西周,商代并无分封之事。一、西周的“分封”与“封国”分封一词,源于《左传》定公四年的“分鲁公以……,封于少(?)之墟。分康叔以……,封于殷墟。分唐叔以……,封于夏墟”,指的是周初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如细加区分,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即派生出去的),强调的是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封建一词中的“建”字,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  相似文献   
13.
唐人刘知几所著《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知几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在史学理论上的主要成就,前人已多所论及。本文主要拟对刘知几对历史文献编纂理论特别是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来,我国史学界热烈地讨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呢?这个问题,据我们看,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今天所以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在于过去一个时期内,思想上和政治上片面地强调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因而一个紧接着一个无休止地搞政治运动。其结果,不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秦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在战国“七雄”中成就最高,最具有典型性,秦帝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是秦国法制建设的直接继续和发展。秦国法制建设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阶段,现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实际上是它的国家政体。这一政体的实行,建立并加强了地方政权同周王室的隶属关系,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因此,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所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