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卷有益     
《二十四史》是一部史学巨著,通读它需要很长的时间。《二十四史名言名典》的编纂意在从文、史、哲的视角,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撷取《二十四史》的精华,名言是指《二十四史》中所载的至理名言,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哲理的渊薮。名典是指《二十四史》中的成语典故,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熟语在内,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波澜壮阔的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外改革史上罕见的成功范例。战国变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推行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又注重改变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双管齐下,以全其功。历史表明,当年倡导并推行社会改革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的认识是深刻的,其措施切实而有力。分而言之,略陈以下四端。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属于平民阶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其阶级地位,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称他们为奴隶或家内奴隶。其实,春秋时期文献中的皂隶牧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系指王室或公室即国家政权中“百官”属下的职事人员,相当于《周礼》序宫中的“府、史、胥、徒”,即所谓“庶人在官者”,应属于享有公民权利的平民阶层。而真正的奴隶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遍奴隶”——“野人”和王室或公室中的“家内奴隶”——“罪隶”、“四夷之隶”、“奚隶”、“胥靡”。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谈。  相似文献   
4.
农事诗《小雅·大田》篇的注释,从毛传郑笺,到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误解颇多,且一直沿用至今,现例举如下八则。 为便利见,先将《大田》篇的诗文移录如下: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 孙是若。 既方既帛,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祖有神, 秉界炎火。 有渰萋萋,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穫穉,此有不歛(禾齐);彼有遗秉,  相似文献   
5.
封建时代关于忠孝的理论,做为一种学说,它宣称忠孝是本于人性的全民道德,认为忠孝道德是永恒的、万能的,直至把它神化。此之谓封建忠孝道德学说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创立,对于向人们灌输忠孝道德曾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忠孝学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剖析这一体系,亦将有助于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导致了农业和手工业的飞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结果出现了战国商业的空前繁荣:商品生产的飞跃发展以及由此而直接引起的商人阶层的活跃、商业市场的扩大、工商城市的兴起、国际贸易的发达、铸币广泛的流通、货币借贷的盛行、券的使用等方面。这在春秋以前是不曾有过的,它表明战国时  相似文献   
7.
评魏文侯     
魏文侯是战国初年魏国的国君。他在位的五十年间致力于社会改革,获得成功,魏国因以富强。继魏文侯改革之后,六国相继实行变法,遂成为一种运动。正是这场变法运动完成了中国社会向封建制的飞跃。因此,作为魏国社会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商鞅和他的新法,史书记载颇详,今人亦多所评述。而研究商鞅法治思想的渊源及其贡献,即是说:探讨商鞅和他所制定的新法如何地吸取了魏文侯改革和吴起变法的历史经验,又怎样地结合秦国的社会实际,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崭新而卓越的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深入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实质、意义乃至于评价商鞅其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 ,无时不被人们谈论的历史人物只有两个 :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 ,一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本文对秦始皇帝评价问题所陈述的一管之见 ,望能得到读者的不吝指正。一、汉儒说秦始皇是个暴君汉代儒者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往往是同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联系在一起的。汉代儒者在评价秦始皇时 ,首先看到的是他所推行的“暴政” ,认为他是一名暴君。汉初首先出面评价秦始皇的是陆贾。据《史记·陆贾列传》记载 ,陆贾在被拜为太中大夫后 ,在汉高帝刘邦面前“时时称说《诗》、《书》 ,高帝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农业技术的日益进步,其效果,集中地表现在农业产量的显著提高上。战国时的单位面积产量及其提高,可参见以下几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