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蔡元培虽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但能结合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实际,极力阐明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全人格”和“五育”并举,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熔中西文化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见解。这些见解对当代教育变革和民族文化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严复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和独特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作者首先分析了严复对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西方进化思想的汲取,并以之为武器去阐发教育的救国功能。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严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激烈批判,指出其"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并非简单地搬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理论,而是适应中国近代社会需要的理性选择,极有利于新国民素质的形成。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严复"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的中外文化教育汇合说,揭示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实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马相伯宗教价值观与天主教中国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学术界》2004,(1):231-243
本文系统阐述了马相伯关于宗教价值功能、宗教与科学复杂关系的真知卓见 ,并追溯其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力谋天主教中国化的可贵探索 ,以期为今人树立理性的宗教文化观 ,提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辨证认识 ,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曲折发展,特别是抗战爆发后的大学西迁,引发了学者对师范教育价值的深度思考,北平师范大学融入西北联大以及其后独立设置的西北师范学院之际遇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史上的一次不平凡经历,它让国人领悟到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动变中的西北元素:直面现实,扎根本土,励精图治;凝聚人才,以教育专业精神引领大西北开发.  相似文献   
15.
宋代以“重儒右文”而号称于世。北宋期间便有庆历、熙丰、崇宁三大兴学运动,南宋虽曰偏安,然文教隆兴,痒序举措与修复则不绝史册,因此可以说,至宋代,中国地方官学已发展到一种新的历史水平。与宋以前的任何朝代相比较,宋代地方官学设学数量多,校舍建筑颇具规模,藏书楼普遍兴建,学生人数增加,教师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教学组织形式独具特色,建立了管理地方官学的专门行政机构,以学田为主的宋代地方官学经费来源多途。那么,宋代地方官学为什么会如此发达呢?其意义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