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与特征     
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先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特征。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因为某一民族、社会的文化,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这特征后来在较长历史过程中,由于其存在的合理性,被不断地延续,或者保持着自己的影响,这才成了传统。例如我国自《诗经》、《楚辞》而后,就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传统,后来往往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这两种传统的大作家,如杜甫、李白、白居易还有蒲松龄、吴敬样、曹雪芹,到现代也有鲁迅、郭沫若,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说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传统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20世纪文学快要一百…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一种理性的文学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时代转型 ,大学文科的教学都面临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改革正在北大和其他一些院校进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 ,有的交流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困扰 ,有的探讨课程变革的理念 ,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会有所启发。这次笔谈是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提议和组织的。温教授认为教学是大学之本 ,大学办的学报研讨教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赞同并采纳这个建议 ,今后还将以一定篇幅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讨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此坚实基础上产生的成果更有可能是较为科学的。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资料年代近 ,易得 ,天然地造成忽视资料的毛病 ;而且许多研究材料在不同场合下被不断地重复使用着 ,新颖性和学术价值在降低 ;与此同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较多、繁富迷乱 ,又使文献的搜集与研究相对地困难 ;加之现代文学是个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其传播、研究受到政治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些就给我们的研究设置了一个课题 ,必须先做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基于此 ,本栏六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学术资料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 ,认为必须重视史实 (即“根据”)的析理 ,重视资料的辨伪、辨证工作 ;研究和考证是一体两面的学术行为 ,考证的过程就是研究深入的过程 ;文学资料特别重视前伸 ,因此要下些由当代到历史的功夫 ,强调翻检资料时 ,既要有历史感 ,又需要当下的立场 ;为了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水平 ,讲求科学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的同时 ,还应注意反思 ,保持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的“甲午论”,把现代文学的起点从“五四”向前推移了近30年。其立论的根据是1887年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二》定稿、1890年陈季同在法国发表法文中篇小说《黄衫客传奇》和1892年韩邦庆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在《申报》附刊《海上奇书》连载。然而现代文学的诞生,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实现,必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思想特征的标志性事件或作品,能够代表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并随之出现新的文学局面,开辟出新的文学时期。“甲午论”提供的证据,只能说是一种量变的现象,是在旧文学体系中出现的个别新因素,显然尚未达到质变。“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科学”和“民主”,主张“人的文学”,实现了思想、文化从旧到新的质变,才是现代文学的起点,鲁迅的《狂人日记》才是现代文学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过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80年代的解放思想,发生了剧烈的变革。90年代平静了下来,开始追求独立的学术品格,要求遵循学术规范。研究内容从政治向文化大规模位移,给现代文学作文化的定位,内在外在批评同受重视,拓展边缘课题,提出新的理论视角.“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进展,本学科学术史的创建——这些方面的成绩说明现代文学研究,开始了从“学以致用”向着“分析整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对赵树理创作做整体性的批评。我们在一些文学史、作家论、作家评传等著作中,也常看到归纳、概括、综合的运用。但大多是以单篇作品的分析为基础。单篇的作品被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并且无形中有一种观念,似乎没有对单篇作品的评价,也就无法作出总体的评价。或者说,没有个别性的批评也就没有整体性的批评。其实,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有另外的归纳方法。这就是把一篇篇个别作品进行分解,各各分解成许多成份,再对其相同的成份,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考察。这也是一种深化认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崇奉现代主义的风气的影响下,重视继承民族传统的赵树理,是比较受冷落的。理由之一是他“过时”了。某些评论文章举出粉碎“四人帮”后出现的农村题材作品做对比,以证明“过时”之说。毫无疑问,新的农村题材作品没有停留在赵树理的水平上,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性”,这是个非常难做的题目。SO年代初讨论现代派问题时,有人说现代派就是现代化,就有“现代性”(我认为“现性”、“当代性”两词并无区别)。又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最先进,以它为指导的文学最具“现代性”。这样的讨论,只好木了了之。无论是拿外部什么时髦的东西,或者自己主观上制订出若干条条,做“当代性”的标准,用以衡量、评论、说明中国新文学,都是非常困难的。文学研究的任务,是从事实出发,在尽可能真实详尽的事实基础上,作出自己的科学判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个工作做得好,自然反过来对现实会有指导的…  相似文献   
19.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叙述1930年代出生的一代学人的思想跋涉历程,分析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局限,由此说明学术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记录自己的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演变,从自身的文学史实践中总结史学的特征,提出"实史"、"编史"、"历史三态"等概念和对待认识成果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