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98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72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民族文化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本文分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成因,阐述了传统文化心理特征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王阳明和康德分别以“良知”和“自由意志”为核心建立起先验道德哲学。“良知”和“自由意志”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处。两者都具有自律性、先验性;都认为意念是善恶的根源;都具有批判精神。两者所涵盖的范围、建立的哲学前提、实现的条件有不同处。中西哲学具有融通互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摆脱当前道德危机以及建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93.
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力、科技发展及其激烈竞争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可以控制人口数量,调节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现在贵州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积极发展知识经济。贵州省发展知识经济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通过严密的数理分析,建立了包含知识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对经济系统趋于稳定状态增长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克服单模近似法在分析矩形栅慢波系统高频特性时的局限性,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在表示槽区内的场时,保留其高次项,表为一无限本征驻波之和的形式,利用场匹配法得到其色散特性,进而求得耦合阻抗。然后针对矩形栅慢波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金属栅的几何尺寸对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以作为器件设计的参考。设计出3cm、8mm波段的矩形栅高频结构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得到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6.
997.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吉肯定明治以来政府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倡导以学者为先导,学者、民众、政府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模式。同为“新民德”,严复始终处于中西学的矛盾之中,摈斥“天赋人权”;福泽谕吉却尽力引入西学,以求取代汉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热赞“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998.
十六七世纪是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法律规范开始取代宗教和道德规范而成为社会调节的主要手段,普通法律师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兴起的。作为诉讼的设计师和国家的管理者,在律师阶层的兴起和律师参政的过程中,普通法的权威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有助于英国社会结构的改善,并为法治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试论高校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大幅增长,中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能否保证教育质量,既关系到每所学校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败。因此,要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必须构建全面、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龚克昌 《东方论坛》2007,(4):28-30,56
沿袭两千多年的辞赋艺术形式,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就有必要从研究入手,从研究中揭示中国古代辞赋发展的规律,探索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的辞赋艺术形式.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几乎每逢改朝换代,历史变迁,辞赋艺术形式都屡有变化.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辞赋自身存在发展之所需.新时代的辞赋形式应古赋与白话赋相互靠拢,创造出句式大体整齐,文词简炼,用韵大致相同、篇幅较短的新时代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