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76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62.
人们已经步入微时代,微时代里意见领袖发布或者转发的内容总是容易获得高频转发,使得信息实现网络状传播。然而,高频转发错误虚假信息会加快谣言扩散的速度,扰乱社会秩序;高频转发易引起"无法传通";高频转发与传统价值观相悖的不良信息,会影响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高频转发恶搞信息,会削弱受众的创新及思考能力;高频转发容易造成版权侵犯。因此不仅需要意见领袖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律,还需要外界施力对意见领袖进行他律,从而规范意见领袖的行为。  相似文献   
63.
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与全球在42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面板数据,分别研究发达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相比较得出结论:因主权信用下降、遭遇全球ODI流出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吸引中国ODI,对发达地区市场与战略资产的寻求驱动我国企业在此时增持资产;中国与全球ODI均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企业也并不偏好主权信用下降的自然资源丰富国。  相似文献   
64.
碳排放约束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农业技术效率不增反减;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要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中国农业大省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未能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农业优势,农业大省并非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65.
农场主的先前经历对其经验能力积累和资源网络嵌入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经历的有效混合水平(多元化与相关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验能力的积累和资源网络的嵌入,反之亦反。同时,作为家庭农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决策者,农场主所具有的经验能力和资源网络是影响家庭农场成长态势的关键因素。因此,农场主混合经历、资源网络与农场成长态势之间是递进式因果关系。项目组遵循这一递进式因果逻辑,对中部地区某县4个农场主与农场发展状况进行深度调研,调研结果有效证明了该因果逻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6.
民族的友人--赛珍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一方面与陕北的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的接触,另一方面又对新中国的某些做法不满,她及她的作品由此一直不被中国人所接受。本文通过对赛珍珠生活史实的查证了解,展示出赛珍珠对中国人民的真实感情。  相似文献   
67.
蓝勇 《学术研究》2005,(7):89-94
通过对中国经济开发史中违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训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远不仅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更是一种进行结构性调整、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对历史上种种经济开发举措的纠错和一种历史回归。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开发对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一些落后地区,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大量丧失,一方面又是现代化的步伐十分遥远,形成一种可怕的“双重丧失”。而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旦破坏,多数具有不可回归性,难以恢复和替代。人类总结历史在于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故历史上的许多教训绝不能成为我们今天走弯路的借口。经济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当代的环境成本,也要考虑历史和未来的环境成本。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认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比畜牧业、林业更先进的误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则存在工矿业一定比农业、畜牧业、林业先进的误区。但实际上地区间的产业选择不在于产业间的先进与落后与否,而在于产业是否与地区的资源、区位、环境相适应,在于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是否高,在于产业管理组织理念是否先进。现在国家迫切需要一个从生态、环境、资源、文化保护上对河道渠化控制的总体规划。在西部开发中充分体现“国家关怀”,增大财政转移的力度,一些不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地区应向东部地区移民,显现一种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反哺”与“报答”,强制性完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  相似文献   
68.
兰奇光  刘勇为 《云梦学刊》2005,26(5):46-48,74
君士坦丁在其统治前期实行的是宗教模糊政策,即同时支持多神教和基督教,力图在两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到后来,他的宗教政策逐渐明晰,公开反对多神教、支持基督教。这种转变既能反映基督教征服的脚步加快,也能看出罗马传统宗教多神教的日薄西山。尽管君士坦丁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政策,但总的说来,这些都反映了多神教的地位在不断地下降。  相似文献   
69.
文本与实践: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华 《文史哲》2003,42(5):158-162
当代资本主义借助高新科技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造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新经济”。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不衰的生存能力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不断受到质疑。但是 ,不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多少马克思未曾料到的新情况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 ,时至今日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0.
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形成制约和障碍,积极促进和帮助农村隐性失业劳动力的转移、分流、分化进而实现其充分就业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隐性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分流与分化,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变迁,深化农用地改革,正确选用农业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人力资本量,改善人力资本约束,十个指头弹琴,多渠道分而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