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35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际过程中概念流利缺乏和多样性缺乏的隐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概念流利的缺乏和多样性的缺乏分别由Danesi和文秋芳提出,对两者的解释都超出了语言范畴本身。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相关理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为这两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多样性的缺乏是概念流利缺乏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2.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3.
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学院派文化特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有学术气象、文化意味、学院气息是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中国现代报纸副刊的出版过程中,学院派知识分子的执掌、大学学生的积极参与成就了它们的学院派文化特色。对学术活动的关注和对学术思想的启蒙则体现了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对学术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传播理念鲜明,导向正确。《湘学新报》创刊时坚持不谈朝政、不议官常的办刊宗旨与导向,坚持为学术而学术的办刊理念;《湖大教育学会教育杂志》倡导养成研究之精神,以坚实教育学术之基础的传播理念;《员辐》提倡“文以载道”的传统学术传播理念;《国立湖南大学期刊(新一号)》提倡兼容并蓄的学术导向,坚持扶持学术名流与发掘学术新秀相结合的传播理念;《湖南大学季刊》坚持贴合形势选稿组稿的传播理念,提倡根据时局需要策划专栏专刊的学术导向;《学术丛刊(人文科学号)》坚持以学术质量为选稿标准的传播理念。对湖南大学早期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和导向进行研究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5.
委托-代理下人力资源有效激励模式与退出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定产出可以观测的条件下,首先比较员工素质信息是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不同产出差异,再讨论基于利润分享激励模式下不同激励效应,最后设计出根据员工自愿选择策略而实现的企业存优弃劣的有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6.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成长的模型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定涛  雷明 《管理科学》2006,19(1):23-29
动态环境对企业的持续成长提出了挑战,企业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实质就是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持续的问题.在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持续成长模型,深入分析了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及其驱动因素,建立了竞争优势的动态管理模型,通过对主导优势和辅助优势进行选择、培育、更新和主动破坏等动态管理过程,获得企业在总体竞争优势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
对大数据和企业精准营销相关性的分析能够为精准营销的实施提供基础和技术平台,为企业对大数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方向,将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在拟定大数据和精准营销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服务业、商业企业、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与精准营销具有显著相关性,客户数据挖掘对大数据具有显著影响,精准广告投放对精准营销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指出,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注重客户数据挖掘,提高营销的精准性,使其能适应市场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8.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者,在大论战中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开辟了主流阵地,并从领导核心、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依靠力量和思想路线等角度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需遵循的一般规律。建国后,李达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法制建设、外交政策和科教工作展开了具体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As a national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touris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of Hangzhou Bay. Based on the economic data of seven cities in Bay area of Hangzhou Bay from 2003 to 2016,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uses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entropy weight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and uses the method of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has risen slightly over the past 14 years, and the ranking of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has shown a stable trend, and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is obvious. (2) The advantages of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in Bay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obvious. It is necessary to reorganize, complement, innovate and integrate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each city in the region, and take “cultur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3)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should take resource endowment as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hole region, seek the upgrading and expansion mode of “pan-text tourism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excellent traffic conditions, economic basi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leap of “qualit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Bay area.  相似文献   
30.
针对近年中国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灾害危害严重,以及雨洪管理理念和方法仍在摸索阶段的现实,文章通过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雨洪管理过程、阶段,探索总结了国外雨洪管理体系的阶段性与多元化、发展历程的过程性和演进性、治理模式的综合性、空间特征的地域趋同性特征,并系统剖析其形成的深层城市发展原因,结合中国的城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城市雨洪管理可发展方向的思考,认为未来在多尺度水文条件下的雨洪灾害形成内因探索、复杂环境下多要素集成分析、多过程连续的雨洪灾害发生动力机制等方面是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