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236篇
民族学   63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487篇
理论方法论   211篇
综合类   3787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科技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福祉,也让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要消除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必须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弱式人类中心论的生态觉悟既着眼于人类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群己关系和代际关系,为科技发展合理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42.
谢灵运对于山水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对诗歌题材的开创上 ,而且在山水审美、山水人格、山水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他在与山水的息息相融中 ,不断追求人格的超越和艺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43.
西方传统美学的知识求美导致了西方传统美学面对失去精神家园的尴尬。生命美学对审美价值的主体回归就是对以上情况反思的必然结果。生命美学有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向生命主体回归是美的本质 ,美是生命自由体现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4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使得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实施效果不佳。在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与外部性的关系、生态成本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中要区分两类不同的问题。对于代内的现期环境问题可采取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来加强治理 ,而对于代际累积的生态问题则需要通过强化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5.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6.
孔子通才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创立者,至今仍有重要影响。二千五百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他关于仁爱、中庸和慎言等教育思想中,揭示其通才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为现行素质教育作参考。研究孔子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科技基础和科技环境的评价 ,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思路 ,建立了区域科技基础与科技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陕西省和北京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8.
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受体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传播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 ,论述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受体二重性的问题。通过对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受体关系进行分析 ,提出了企业文化传播的内传播二重性和外传播二重性 ,及其主受体互换的观点。  相似文献   
49.
文章对大学留级、退学者增多的原因及后果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0.
在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分析影响该课教学实效的主要因素的同时 ,着重从提高认识、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对如何深化该课教学改革 ,提高其教学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