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41篇
  免费   3911篇
  国内免费   2125篇
管理学   28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2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123篇
丛书文集   6796篇
理论方法论   2088篇
综合类   51776篇
社会学   514篇
统计学   627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884篇
  2021年   1500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1343篇
  2018年   1530篇
  2017年   1586篇
  2016年   1904篇
  2015年   2412篇
  2014年   3112篇
  2013年   3401篇
  2012年   4069篇
  2011年   4696篇
  2010年   4710篇
  2009年   4509篇
  2008年   4585篇
  2007年   4522篇
  2006年   4267篇
  2005年   3943篇
  2004年   3249篇
  2003年   2511篇
  2002年   2370篇
  2001年   2101篇
  2000年   111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10篇
  1970年   6篇
  196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基于信号博弈的卖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假设拍卖中可能存在欺诈型和诚实型两种卖家,其中欺诈行为有概率发生在第二价格拍卖中:欺诈型卖方冒充竞拍者递交仅次于最高价的报价从而获得额外收益。两种卖家根据各自效用选择拍卖形式:第一价格或者第二价格。而竞买者将卖者的选择作为信号,更新对卖方类型的判断,然后制定报价策略。这是一个买卖方信号交叉影响的过程。考虑到拍卖过程中买方价值相关性,本文在建立模型中参考了关联价值原理。针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买卖方策略,并且研究了买方报价、买方判断、卖方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贝叶斯公式对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行预测,与单纯的概率分布方法相比,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2.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3.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共同体观念的语词生成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建构。第一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这个语词在西方语言中源于共善和公共,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二部分,作者指出,共同体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在哲学形上学和伦理学的语境下,共同体与共善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学的语境下,共同体是公共的名词化和实体化,共善则是建构人类社会的纲领和目标。把善提升为至善是一条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而把善提升为共善,则是哲学政治学的通道,与哲学伦理学的理论建构通道并行不悖。第三部分,作者指出,奥古斯丁批判地吸取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相关思想,然后以公义为纲,建构了他的理想共同体———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对共善的探究,直接导致对理想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他的理想共同体以信仰为核心,以伦理为共同体成员的守则,以秩序与和谐为共同体的特色,以普爱为共同体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5.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46.
美国哲学家古普塔提出了"真理修正理论",试图修复克里普克建立在强克林三值逻辑基础上的不动点理论的缺点,进一步说明"真"概念在自然语言中的用法,从而成为解决语义悖论之语境迟钝进路的最重要代表。该理论的关键是承认"真"是一个循环概念,并依据循环定义提出修正规则,用修正规则来阐明"真"概念的实际使用。在分析真理修正理论所受到的批评与辩护的基础上,运用RZH解悖标准辨析可以表明,该理论进一步研究的焦点在于其作为一种解悖方案的"非特设性"哲学说明,特别是"真"作为一个循环概念这一前提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采用深度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探讨三种汇率货币模型(弹性价格、前瞻性和实际利率差模型)的非线性协整关系。GRU技术在深度学习中具有智能记忆、自主学习和强逼近能力等优点。为此,本文运用该技术对6组典型浮动汇率制国别数据进行了非线性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汇率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从而说明了货币模型在非线性条件下的有效性,以及先进的深度学习工具在检验经济理论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阿尔班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小号演奏家、作曲家,一生都在探寻小号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他从乐器本身出发,建立新观念,注重表达乐器的色彩,用不同的音乐色彩展现主题;以轻巧,柔美的风格成功地将小号从庄重、严肃中解放出来,大大拓宽了小号的表现力;重视运用歌剧、民间音乐的素材,使得他的音乐更加平易近人;融入演奏技术技巧,从音乐的技巧方面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小号作品的关注度,从而留给后世大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9.
古莒国的历史可以一直推溯到史前,因相传其族出于嬴姓的东夷少昊集团,故后世多称其国为嬴姓。古籍或又称其国为曹姓,实是以曹地为中心的一种地域性的划分,大抵相当于曹氏,不是莒国本来的姓号。史书又明确记载西周以来的莒国为己姓,此说应是有根据的,其根源即在莒国与纪国通婚,相因于古代从母姓之俗,用纪国本来的日名"己"表姓,故有己姓之称。所以,对于古莒国公族的姓这一问题,需要联系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的演变来具体分析,不宜作简单的取舍。  相似文献   
50.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