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民营企业的家族意图与家族治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在家族企业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家族意图--家族治理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主在家族化意图和家族化治理行为方面的表现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具有不同自我认知的民营企业主在家族意图上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化"价值观"对家族化"态度"有正向的影响;家族管理意图与家族管理行为、家族控制意图与家族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族所有意图与家族所有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2.
失节文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一直是人们羞于谈论或深恶痛绝的对象 ,他们当中不少是著名诗人或文化名流。当我们撇开道德评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考查其失节的深层次原因时 ,我们或许不只是鄙视 ,还会多一分宽容。  相似文献   
33.
虽然我国保证制度经过历年的发展变化,已初具模样,但勿容讳言,现行保证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诸多问题和值得探讨之处.结合有关法律,同时,借鉴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对保证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进行修改与完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4.
教育使人具有主体性 ,使人的主体性不断完善。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5.
阿Q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撇开“阿Q精神”中的奴隶性、柔弱性、退缩性 ,剔出其内涵中的“精神抚慰性”的一面 ,与《庄子》思想中的“精神抚慰”相对照 ,提出二者的共通性 ,从而进一步指出 ,“精神抚慰”是人们在不利之时在精神上保存自己极其重要的手段 ,外在表现为翼伏、妥协、退让 ,从而为积极抗争保存了机会和力量 ,与进取亢进互为补充而成为中国传统思维的两方面 ,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比对 ,指出“阿Q”是庄子的通俗版 ,庄子是阿Q的理论版  相似文献   
36.
反垄断立法固然重要 ,但建立保证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执法体制更为重要。已制定反垄断法的国家绝大多数依法设立了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这些反垄断执法机构都具有地位高、权力大、机构精干、人员专家化的特点 ,它们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 ,大多拥有强有力的行政权、准司法权和准立法权 ,从而保证其有效地实施反垄断法 ,有效地抑制垄断 ,保护竞争。在我国反垄断法制建设过程中 ,应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大胆借鉴外国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科学设置反垄断执法机构 ,并合理确定其职权。应加紧制定反垄断法 ,并由该法明确规定 :设立“国家公平交易委员会”或“国家反垄断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37.
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在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过小;学科领域划分不合理;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课程设置模式僵化。为此,高师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扩大学生选课自主权;构建良好的通识教育体系;完善主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发挥自己的特色;加强高校之间的联合;搞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8.
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权,实现了将暴力手段驱逐出劳动契约领域,建立在政治与经济的制度性分离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多元政治,极权主义潜伏于其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缺乏区别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资本主义国家,未能预见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忽视了现代国家的自主性。吉登斯用反对“化约主义”来否定马克思的国家阶级本质论,必然削弱马克思国家理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39.
《古诗十九首》的感伤内涵,表面上看来是关于相思离别、游子望乡、生命苦短、世态炎凉等日常生活中悲苦的感叹,实际上却蕴藏了更为深沉的伤痛,是一代文人处在社会大裂变时无所寄托的精神孤独、无所追求的文化哀伤、无所归依的人生悲凉。  相似文献   
40.
从学术起源、互为学科性以及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分析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社会学作为姊妹学科的学科关系史;人类学与民族学和社会学在中国化过程中互为学科性特征;以及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学科的发展现实。认为中国人类学建立一级学科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