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292.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婚姻推迟现象。婚姻推迟与补偿问题不仅关系婚姻家庭本身,而且与生育水平紧密相关,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于婚姻推迟仅仅是人口步入婚姻的“进度”上的减慢,还是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最终导致相当比例的人终身不婚这一问题,现有研究持不同观点,需要进一步检验。第二,以往相关研究多关于女性,但在中国婚姻挤压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背景下,分析比较两性婚姻推迟与补偿的特点更具有意义。第三,以往研究在方法上多使用净婚姻表分析其主要指标,但净婚姻表因纳入了死亡因素反而不能反映婚姻的“净变化”。鉴于此,文章利用我国最新普查数据,采用粗婚姻表以及婚姻补偿指数等多个统计指标,从队列和时期视角探讨近30年来中国婚姻推迟趋势及其补偿效应,特别关注在婚姻挤压背景下婚姻推迟与补偿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婚姻推迟程度不断加深,近20年男性婚姻推迟程度高于女性;男女婚姻推迟的补偿效应不断减弱,且男性婚姻推迟的补偿效应低于女性。根据男女婚姻推迟与补偿、终身未婚比例的变化趋势,未来15-20年我国男性将过渡到晚婚不婚模式,而女性还将保持在晚婚普婚模式。我国婚姻推迟与补偿的性别差异与婚姻挤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93.
作为醉心于写作的享乐主义者,木心在其作品表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兴奋力,既有为人所知的繁盛式兴奋,也有低调的漫不经心式兴奋。然而,满纸兴奋的背后却是面对世界和自身产生的存在意义的沮丧,即"知人之明"和"自知之明"。正是这种骨子里的沮丧支撑并成全了木心富于哲思与机智的兴奋。与此同时,木心的沮丧也滋长了他的自尊,暗示出其创作具有委曲求全的意味。  相似文献   
294.
古代哲学“诸子”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倚赖早期史书的记述,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至为重要,它提供了一系列篇幅不一的战国思想家传记。然而,在这些叙述中,个人的生平、思想和著述交织混杂,方式多样而不均衡,并不构成了解中国早期思想与思想家的可靠导览。《史记》对不同思想家的处理是有选择性的,大量文本遗产未在其中获得充分呈现,但是,它发展了几种独特的作者模式,包括文本素材库的匿名汇编模式,以及因困厄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个人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