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当前,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如何运用新技术革命成果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本文就新技术革命与农村非耕地国土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42.
以河北省中部某区域为例,构建灾害管理能力、灾害备灾能力、自救转移能力一体化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使用ArcGIS的均值-标准差法分级进行灾害风险区划分研究。研究表明:乡镇(街道)减灾风险等级以中等、较弱等级为主;减灾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最强,西北部略强,南部、西部和东部次之,中部和北部最弱的特征。社区(行政村)减灾风险等级以中等等级为主,减灾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最强,西部和南部略强,中西部再次之,北部最弱的特征。评估结果较为准确地识别了各乡镇减灾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其减灾能力的差异主要受物资储备、公众避险、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43.
世俗化市场经济浪潮祛除了神性的蒙昧,使功利主义理所当然成为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失去超验价值的主体权利却遭遇了巨大的悖论。权利本是保障主体尊严的条件,以功利原则作为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不仅难以保障每个主体的价值尊严,还极易沦为物与自身双重奴役的对象。重新厘清主体权利的哲学基础,重建利益主体超验的维度,使其转化为价值主体,成为时代的命题。康德“目的王国”的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将权利与功利剥离,以“人是目的”的信念重塑主体超验的维度.真正确立了主体权利“质”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44.
宋代司法官员既继承了前代重视廉政的传统,又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廉政思想。一是在选用官吏时将清廉与否作为重要标准;二是提倡节俭生活以“节用养廉”;三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四是奖廉和惩贪并举,以促进吏治的清明。  相似文献   
245.
刘宇 《贵州社会科学》2006,1(4):166-168
在新疆平叛中,杨芳力擒贼首,稳固了边疆;在广州战役中,他提出"以守为战"的御敌策略,并恪尽职守.晚年的杨芳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46.
在对高校Moodle平台中的学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对学生学习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处理、学习监控与评价的详细方法。研究发现,学程数据能充分监控和显示学生的进步、退步、努力的程度及具体遇到的学习困难;过程性学习评价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存在正相关性,且能够证明各班学生的群体学习效果。教师据此可以科学地评价学生和快速识别学习不良的学生,从而对学生个体和聚类的群体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247.
从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出发,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在专业学习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迷茫与期望;通过对理工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理工类高校教育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学校要增加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测试,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48.
249.
碳中和目标不仅会促进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研究梳理了碳达峰国家达峰时的能源结构、经济特征和重点领域碳中和政策,从而识别出需重点关注的减排措施和低碳政策。基于此,利用中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综合模拟了四种类型减排政策(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能源和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碳排放路径、行业减排规划、能源深度脱碳进程等多个层面的转型发展方案。研究表明,1 295个组合政策情景中仅有48个政策组合可实现碳中和目标,减排任务艰巨;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源排放需在2029年前达峰,峰值不超过104.2亿吨,2040年和2050年的碳排放量需控制在77亿吨和45亿吨以下;化石能源、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是重点减排部门,不同时期需重点聚焦的部门需要动态调整;加快能源结构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强化电能在终端用能中的主体地位,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1%,终端电气化率需提高至74%;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经济代价可控,2020—2060年GDP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3.46%左右。  相似文献   
250.
对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进行合理分类是供给使用表编制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联合国建议供给使用表编制中的部门分类采用国际标准,中国供给使用表编制中的部门分类采用的是国内标准,这使中国供给使用表的可比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文章对中国的部门分类标准和国际上主要的部门分类标准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国部门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中国供给使用表的国际可比性所带来的影响,对如何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国部门分类标准以利于供给使用表的编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