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0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王安石在哲宗朝所受到的批判主要是关于其政治作为,对其学术的聚焦及系统批驳则至徽宗朝才出现,这也是北宋晚期激烈政治斗争的产物.自宋哲宗亲政开始,蔡卞、章惇、蔡京等人将王安石学术作为"绍述"之政的理论基础,反在士大夫印象中加深了王学与弊政的联系.徽宗时期,那些穷尽常规政治手段反对蔡京之政的一部分士大夫仍未放弃抗争,他们不仅提出了对神宗以来政治史的新看法,而且还集中力量攻击王安石学术,并希冀以此唤起君心、改变时局.这些在野士大夫的著述及交流活动,构成了北宋晚期批判王学的时代动向.考察这一动向的形成过程,以及钦宗朝廷对此动向的应对,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展现陈灌、杨时等人批判王学的效果及意义,并探究两宋之际王安石学术消隐的确切原因.  相似文献   
122.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3.
孙晨光 《东方论坛》2015,(1):110-114
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宗旨是儒家式的伦理文化,即一种以家庭、宗族为基础的文化类型。马克斯·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儒家伦理为讨论焦点,从社会生活的诸层面去论证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与西方的新教传统相比较。他着眼于官僚制的阻碍、卡里斯玛的巫术取向以及城市共同体的被压制、救赎宗教的缺失这四个关键特征,去探寻中国在各种社会条件都优于西方的情形下,资本主义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4.
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现状、运作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校学生组织包括香港专上学生联会、香港青年大学生协会等全港性学生组织,以及各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学生自治性组织.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的干部通过竞选产生,还有一些"事务性"干部,不用参加竞选,多通过面试等渠道产生.香港学生组织的资金来源有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社会和校友的捐助、学生组织经营和投资的收益、校方和特区政府的拨款.香港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与校方形成制衡,维护学生的权益,同时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5.
这次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将介绍八种创新微型化学仪器,并以微型化学仪器(6)为例介绍其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显示架;(2)绿色馏液收集器;(3)新颖电解管;(4)微型热量计;(5)八井穴条;(6)微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套件;(7)反应碟;(8)"S"管.  相似文献   
126.
“品牌宗教”与“因利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理念相反,现实中西方的资本主义已调转头,开始驯服宗教.而东方中国少林寺则以"品牌化"为轴心主导着中国佛教世俗化.本文剖析当今宗教的"品牌化"(Brand-ing)现象,讨论主导思想"因利称义"的利与弊,并探索这种以"利益"为主导的宗教世俗化的可能性前景.  相似文献   
127.
中国货币史研究中一向有白银进步论一说,主张白银能够而且必然取代铜钱,是因为贵金属如金、银的规范性特质更适合较发达的商品经济。该说认定明代中后期银进钱退是唐宋以来中国货币经济史划时代之发展,即所谓从铜钱经济向白银经济的过渡。明代的钱退其实和白银丰沛与否无直接关系,直接原因是明代基层市场交易对铜钱的庞大需求推动私铸钱的盛行。铜钱因为币面价值低廉,便于作伪,所以私铸就成为弥补铜钱不足的重要渠道。但是其解决之道是劣币驱逐良币,频繁的货币更新和投机导致钱币信用不高、流通范围狭窄,不同市场之间也因交易媒介不同而出现隔离,这无形中都大大加大了交易成本,严重制约了明代全国市场的发展。白银进步论不仅在逻辑上有重大瑕疵,在实证上也颇成问题。明代白银的流通,实际上是伴随货币供应的大幅滑落。盗铸钱对规范铜钱的排挤才是白银"取代"铜钱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8.
干涉作为一种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一直备受争议.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与孟子就以儒家的独特眼光对干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初步界定干涉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干涉的缘由、干涉的目的、干涉的途径与导致干涉成败的因素均有论及,他们有关干涉的思想不仅当时得到部分实践检验,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也可以不断得以印证.本文比较现代西方有关干涉的各种学说与孔子孟子以礼乐仁义为核心赋予干涉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干涉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9.
田高良  李星  司毅  张睿 《管理科学》2017,30(4):48-62
 已有企业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鲜有涉及对企业社会网络属性的探讨。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企业单独存在。连锁董事的出现,在企业间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网络,还为企业私有信息传递构建了一条非公开渠道,从而促进相似行为在企业间传染。随着中国企业现代董事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连锁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从连锁董事关系这一社会属性视角研究企业避税行为的传染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构建连锁董事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年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8 732条公司年度观测值为样本,将公司有效税率、账税差异和固定效应残差法计算的账税差异作为避税程度的测量指标,采用OLS回归模型对避税行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连锁董事传递的成熟避税经验可以降低目标公司的避税成本和管理者对避税决策不利后果的担忧,导致避税行为在企业网络间传染。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替代性解释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行为在同一地区的连锁公司间更容易传染,即传染服从先内后外律。最后,与CFO相比,当连锁董事为目标公司CEO时更能促进避税行为传染。        以连锁董事为视角的研究可以将企业的社会属性纳入到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丰富避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企业针对连锁董事信息传递的成本收益决策框架,完善了连锁董事传染效应的理论研究,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古代岭南诗人,以张九龄及明清之际三大家最卓越。1991年阅《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合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我始知唐清之间的过渡时期,尚有优秀的十位明代诗人,堪称屈陈梁三家的先驱。有关三家的研究,值得推介广东韶关学院教授王富鹏博士论文《岭南三大家研究》(下文简称王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