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成都是一座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博资源相当丰富,亮点甚多。但是长期以来成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与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种战略思维将分散的亮点巧妙地串连起来。成都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这样一种战略思维,以此指导文博事业的发展,从而整合资源,强化优势。  相似文献   
72.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农业长时间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很不平衡。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都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表明成都的发展部署具有超前性。这超前性既基于成都的发展实际,也基于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真心实意为农民的胆识。成都推进的“城乡一体化”,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面上的的“一体”,如同发达国家那样,虽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有不同的指标,但都具有现代性。二是核心层次的“一体”,着力于建立健全支撑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73.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后,公司的定性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问题,直接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产业保护,也涉及外商投资制度的规范和完整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处理这一法律问题的可操作方案.通过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性质、待遇的法律规定的分析,认为以外资介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作为标准,是解决股权高度流动背景下界定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待遇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74.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突的调解人?又或像延安期待的那样,充当国共关系的中间人?通过对华莱士访华经过及同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尤其考虑到美国时在中国实施的马特霍恩计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最高有限权",为马计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成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就成了华莱士访华充分而必要的动因。  相似文献   
75.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完全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严重阻碍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影响农村经济市场化改变,抑制农民权益最大化的制约性瓶颈。因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经营制度、收益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农村经济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农民成为承包地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76.
促进农地流转必须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基本制度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出现和发展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结果.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农地流转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只有提高农业比较收益,才能带来农地流转状况质的改观.  相似文献   
77.
在西部大开发中,成都市将自身定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其定位依据是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工业文明程度、经济结构等在西部的明显优势。在这一“战略高地”建设中,关键在于迅速壮大产业实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其前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高科技的投入、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78.
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形式确立给农民,使农村集体成为由无数个真正拥有承包权产权主体地位的农民所组成。集体不再虚化。产权就是利益。  相似文献   
79.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其资源和产业的趋势越强,而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分解的过程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有助于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优化城市功能,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引擎力更加强大,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使城市化在新的格局下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近日拜读了发表在贵刊2010年第11期的《金融危机视角的农地制度安排:四村庄个案》一文,受益匪浅。应该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行文方式独特,观点新颖。作者将“农地制度改革”这一理论命题放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宏观背景下来探讨,即通过对经济社会失范状况下个体行动者的行为来判定经济制度的社会效用。在具体操作上则采用了个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处于不同地域的四个村庄的农地制度状况及其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考察和比较。得出了与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主流观点有所差异的结论。在作者看来。“农地承包关系的灵活抑或刚性、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抑或私有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基于此,作者希望能够构建一种刚柔并济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