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50篇
综合类   4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 ,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 ,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 ,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 ,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唐代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治权力和权术的运用为核心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从问世至今的四个多世纪中,对政治学和历史学中颇有影响力,然而也是争议较大的问题,和这位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相比,唐王朝的政治家们面临的是一个在许多方面与文艺复兴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外来人口的特点及管理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都市外来人口增长较快,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涌入,引起了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来源地与居住地的区位结构看,成都市外来人口中多数来自农村,同时又大多聚居在一、二环路以外的城乡结合部,他们在给城市环保、社会治安等带来负面影响时,又协调了城乡关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市化进程。所以我们在管理模式上要不断调整,运用“管理+服务”的模式,以人为本,注重服务,推动外来人口主人翁意识的心理转换,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实现对外来人口的最优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学者陈寅恪(1890~1969)与四川学者林思进、李思纯、徐中舒、缪钺的交往十分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在文化观念、治学方法、研究领域上有较多的一致之处,并且相互影响,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大汗蒙哥去世,1260年后蒙古帝国分裂,西方四大汗国脱离帝国而独立发展,蒙古大汗与西方四汗国统治者之间不再有任何制约关系。但本文作者认为历史事实并非完全如此,1260年后,蒙古大汗与统治西亚的伊儿汗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宗主与藩王的关系。政治上大汗仍对伊儿汗实行册封,伊儿汗只有受到册封后其统治方被视为合法,同时大汗亦可任命或调遣伊儿汗国的官员;经济上大汗与伊儿汗仍有若干利益关系,伊儿汗在元帝国的经济利益受大汗保护,伊儿汗也因在元朝有封地而同其他宗王一样,可派断事官参与帝国中央政府的议政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 2 0世纪 4 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基层社会控制及民主的实际状况 ,指出四川省在当时所推行的基层地方自治仍未摆脱受行政控制的从属地位 ,行政工作先于、多于自治工作 ,“民意机构”非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多反映地方有力者的意志 ,它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以及“吏治腐败”等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国民政府在基层所实行的“以官治求自治”的所谓地方自治政策 ,非但未能发展地方事业 ,反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德两国都先后通过教育法案来促进和保障国家终身教育的开展,并利用公立和私立院校为民众提供多样的终身教育服务;两国终身教育体系在资金来源、办学机构、管理等及对终身教育概念的理解等方面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来,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争论。笔者细绎相关史料之后,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条山战役发生前后,蒋介石采取激将法和下命令等多种方式"请"中共出兵配合作战;在前期,蒋请中共出兵的真意就是让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守住中条山,在后期,蒋更多是为了借机消耗中共实力或从政治上打击中共;中共答应了蒋介石的请求;只是主客观环境使得中共出兵有些迟,力度也不够,未能给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确实多次传播"中共与日军从不冲突"的谣言,意图挑拨离间,分化抗日阵营。  相似文献   
10.
王川 《中国藏学》2004,5(2):113-114
一定的文化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俗就是如此.由于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发展,因此各地形成了特有的民俗.中国先秦时期,西方古典拉丁作家早已注意到了所谓风土与风俗,先秦时期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谚语以及希腊波桑尼<希腊风土记>等书均可说明此点①,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先生(1903-2002年)认为,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则是最古老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域人民的心理、性能、精神和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在中国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特色浓郁,地方风格突出,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西藏民俗文化历来是藏学研究关注的对象.新近出版的专著就有西藏民族学院陈立明、曹晓燕合著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就笔者所知,目前已有高校学报发表了专门的书评,可见书甫一出版,即已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