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61.
信息披露质量是保障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石。本文以国地税合并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3~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显著改善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而且该效应在改革力度大和地方政府税收干预强度高的地区以及经济地位低的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地税合并显著提升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并降低了其涉税违规次数,为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特别地,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调整研究样本、替换核心指标度量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而且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股指熔断机制、民营银行设立等其他同时期政策冲击无关。本文强调,国地税合并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为构建高效资本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62.
通过构建包含厂商、家庭和银行的AD-AS产品市场均衡模型, 本文推导得到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测算方程.在此基础上, 以金融渠道获利作为经济金融化的度量指标, 基于2007年~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半年期数据, 系统考察了经济金融化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及其偏离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 企业资本结构偏离度越大且调整速度越慢, 尤其在非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更为凸显, 即存在非对称效应.此外, 本文还发现经济金融化显著抑制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偏好改变及抵押担保能力下降有助于理解其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负向作用.可见, 基于金融渠道的获利模式促使企业形成对高杠杆率的路径依赖, 加剧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值的偏离度, 从而不利于宏观去杠杆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63.
264.
面对即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在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合一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其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内容、体系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内容上,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配置,强化“以医助养”;通过“师范化”的人才培养,尽快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以市场化经营为出路的为老服务队伍,形成“钱、医、人”三位一体。体系上,再造“三层次”,建构“三支柱”,形成以国民养老金为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为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机制上,重点解决养老全国统筹中基金统与制度统的关系,鼓励延迟退休,改渐进型延迟退休为选择型延迟退休,在养老金给付上进一步强化给付与缴费联动,激励缴费积极性,凸显多缴多得原则。  相似文献   
265.
由于地理障碍、行政分割等多重原因,行政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相对比较落后,但数字经济发展则为其加快发展创造了机遇。利用2012~2019年卫星灯光数据,本文在多个尺度和层面上界定了城市行政边界地区,进而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行政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行政边界地区相对更快发展,而克服地理障碍限制和缓解行政分割影响则是重要影响机制。但数字经济的这一效应主要表现在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而且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大城市经济往行政边界地区扩散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行政边界地区内部的集聚化。此外,利用高德地图兴趣点数据,本文也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是带动了地理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往城市边界地区扩散。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城市的跨行政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6.
高跃光  范子英  冯晨 《管理世界》2023,(2):72-82+123+83-87
具有相对固定来源渠道的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融资机制,对于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供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专项融资不仅需要考虑资金的筹集,还要重视资金的分配。本文利用我国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政策变革,根据开征时间的差异以及省与市县的分配比例,引入双重差分模型,以识别拓展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专款专用性质的地方教育附加的开征,为地方教育支出提供了确定的经费保障,显著地提高了地方的教育支出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也实质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政策覆盖范围内的年龄群组的受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为义务教育寻求具有稳定财源的专项融资渠道,并且协调好这种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分配,对于义务教育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也证实了义务教育资金下沉到基层财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67.
本文使用RICF数据库中省级公益基金会年报数据与相关省份的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在不同的认知偏差因素作用下,基金会的管理成本对其获取捐赠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基金会的相对管理成本会更显著影响捐赠收入;在公益基金会认知程度更高的地区,辖区内基金会获得的捐赠收入越高;同时,认知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基金会的相对管理成本对其获得捐赠收入的影响。据此,基金会应当根据该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与捐赠者认知的状况,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68.
高琦 《人口与经济》2023,(3):132-149
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实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对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流动人口的姿态进行度量,构建政府抑制姿态指标,考察了宏观地方政府政策文宣与微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抑制姿态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地方政府的这种抑制姿态会通过技能偏向、公平感知以及社会融入这三种机制对流动人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在本地的居留意愿。其中,低学历、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受到政府抑制姿态的负向影响,高学历、非农户口的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不显著;政府抑制姿态显著降低外地劳动力的公平感知度,而对本地劳动力有正向影响;社会融入度、社会参与度较低的流动人口受到政府抑制姿态的影响更强,有更弱的居留意愿。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户籍门槛会削弱政府姿态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程度,落户门槛越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到政府抑制姿态的影响越弱。不同性别、年龄的流动人口受到政府抑制姿态的影响也不同,男性、老年流动人口受到其影响更强。研究认为,地方政...  相似文献   
269.
文章将“沪港通”的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的增加。机制检验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上述作用,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短期金融资产的增加,对长期金融资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意味着,在“沪港通”的实施背景下,企业增持金融资产不是为了平滑投资,而是为了短期逐利。  相似文献   
270.
阳立高  韩峰  曾艺 《管理科学》2022,25(7):106-126
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土地市场实际交易数据和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基于2SLS法的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SLX)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在工业领域的偏向性配置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严重低估,进而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问题;尽管土地资源错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但却通过阻碍发展动能转换、降低发展效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节能减排压力等机制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小城市的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城市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外,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同等级城市以及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大城市与中等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的空间外溢效应却显著提升了各自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结论对于深刻把握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