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改朝换代对作家心灵产生的震撼最为强烈,一次是秦朝的灭亡,一次是明清易代。如果说明清易代给文人造成的是天崩地坼之感,那么,秦朝的迅速灭亡,在汉代文人看来无异于天翻地覆。纵观西汉二百年间的文坛,几乎每个时期都能听到这一变故撞击文人心灵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回响,其中有政论家的纵横评议,也有历史学家的客观描述。《史记》通过人物传记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在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的同时,通古今之变,为汉代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对今天仍然富有启示作用。一秦朝迅速覆灭所产生的历史反响不但有贾谊…  相似文献   
62.
对女性的出路问题 ,特别是女性所面临的两难选择这一问题的考察和探讨 ,并非始自白朗 ,也同样不会止于白朗。白朗只是本文采取的一个角度 ,一个出发点 ,借此粗略地梳理一下自五四时期就已开始的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实际上 ,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并不仅限于白朗等女性作家 ,鲁迅就是众所公认的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男性作家 ,本文只是更看重女性独有的那一份体验 ,因而也才选取这样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63.
《周易》《诗经》及汉赋狩猎主题作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棠 《中州学刊》2000,(1):102-106
《周易》《诗经》及汉赋狩猎主题作品,昭示出原始与文明、游牧文化与农业文明的差异与交融。《周易》和《诗经》中保留的原始文化因子,表现为狩猎前的占问或祈祷以及射猎时的尚左习俗;文明社会的理性精神表现为戒备谨慎的狩猎心态及狩猎的礼仪性,制度化。汉赋表现出原始与文明的协调与碰撞。崇尚射技,赞美猎人的勇武,以狩猎为娱乐,是游牧文化特点;政治功利性,深刻的忧患意识,及不因狩猎而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为农业文明特征。  相似文献   
64.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基础上,对文学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他的见解更具理论性和说服力。胡适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阐述问题,而傅斯年更多地从不同时代文学现象的比较中来说明问题。在对封建文学的揭露批判上,傅斯年与文学革命发难者和一些响应者不同,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愤激怒骂之中,而是作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论述。傅斯年有关文学教育作用的认识,是对陈独秀认为文学“除达意状物外”不能“加以他种作用”的观点的明显纠正。在向现实学习语言的问题上,傅斯年的见解,得到胡适的首肯,认为是对他(胡适)的主张的“最中肯的修正”。  相似文献   
65.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国文学的渊源,也看取到这个流派的艺术本土化的特点。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比照中确定它的独特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6.
先秦阴阳五行学说与风的文艺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在中国古代不仅是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而且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艺学概念。对于它的多种意义,古今学者已经进行过深入的辨析,这里不再重复。本文主要揭示风的哪些文艺学内涵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这些内涵的由来及其演变,以期对某些文艺学现象作出追本溯源的解释。  相似文献   
67.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部沉甸甸的著作。我指的当然不是它那高档次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也不是指它那洋洋40万言的规模,而是指它凝重的科学内容和无可置疑的学术价值。金燕玉的《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以它自身的突出品格,证明了它是一部体现了著作者“新的文学观念”,“体现著者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成果”的极有分量的著作。它史料丰富,内容充实,叙述清晰,持论严谨,且行文流畅,深厚耐读。《中国童话史》以演变为框架,全面考察了中国成文童话的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既详细描绘了中国童话的运行轨迹,又精到地阐释了童话本体的艺术变化。作者以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68.
论三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苗是中国史前时期一度非常活跃的社会集团,曾给以尧舜为首领的部落联盟造成很大威胁。虞舜时期,三苗被流放到西部地区,从此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尽管如此,三苗文化的因子却作为历史的积淀,活跃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如果抛开三苗集团,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三苗集团在历史上是战败者,后人对它产生不少误解,有必要加以澄清,恢复它在古代文化史上应有的地位。 一 三苗的兴盛是在帝喾高辛氏末年、唐尧之前的一段时期。《国语·楚语下》载:“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  相似文献   
69.
《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迄今所知四千七百余种古代戏曲作品中,就刊本之多,没有任何一部剧作能够与《西厢记》相比。据不完全统计,仅明刊本就有六十多种,清刊本也不在少数,这些刊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错综复杂。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北曲杂剧的衰微和南曲传奇的兴盛,受时代潮流的影响,许多翻刻者又根据传奇的体式,对《西厢记》的体例做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增删改动,这样就使《西厢记》离本来面貌越来越远,其版本状况更加纷繁混乱。因此,要条分缕析清理出一个切合实际的《西厢记》版本流变系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这一系统的整理又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使我们对于错综复杂的《西厢记》版本系统以及各种刊本的优劣有较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认清《西厢记》的本来面目及其在流传过程中所受南戏传奇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所知见的明刊本及具有代表性的清刊本为据,对《西厢记》的版本系统略做梳理,以就正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70.
90年代是散文革新的时代,斯姆的散文以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突破了以往散文创作上的单色调和模式化,有利于同时代的女性散文家,体现出一种求变、求新、求异的自觉的文体等新意识.从文体角度切入,采用文体批评的方法,从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形态、语言风格等方面探讨研好散文的文体材征,可从一个新的视角从深斯好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