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地诠释了文化自信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自信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看,在特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观凸显了文化自信的基本性、深沉性、持久性;在内容上,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观从基础、动力、主体和核心等四个方面体现了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在当代启示上,我们要探寻中国近代文化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文化自信的本质和探讨文化自信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2.
正《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的一本重要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工程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岛核危机后,人们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生态性的反思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绿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人类步入生态文明所应当选择的道路,如何在绿色发展的视角下审视工程领域的问题,如何构建适合绿色发展的工程伦理,对于人类的最重要实践——工程实践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论文就从绿色发展视角出发,通过技术范式的转化和工程价值取向的重构,来解析绿色发展下的工程伦理的构建问题。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今世界工程建设的绿色化趋势,先是指出了传统工程建筑的高碳性和现代大型工程中的工业化和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威胁,然后论述了绿色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的发展趋向。第二部分分析了技术范式转换影响工程伦理的演进。这一部分从阐述工程伦理与工程入手,论述了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发展中起到的价值导向作用,然后又分析了现代技术范式转型下的工程,通过对传统的工业文明下的技术范式的反思和生态文明技术范式的转换,阐述当前技术范式转换对工程实践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工程伦理的低碳化。第三部分呼唤重建绿色的新工程伦理,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题,绿色工程成为主流。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所以陈旧的工程观必然被新的工程理念所取代,要求我们要重塑工程伦理,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社会和谐的准则,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形成生态化的政策环境;大众化的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4.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老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庄典籍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观为当代人类克服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尽管老庄生态伦理观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但在今天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仍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原始儒家在《中庸》中所倡导的生命伦理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思想有:中和、时中、智仁勇是君子个体人格的主要美德;经营五伦、笃行孝道、依礼行事、为政治民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本方式;天道至诚、学达性天、至德无文是君子心仪的人生终极信念。  相似文献   
86.
在历史的诸多矛盾中,最难以理解和克服的恐怕要算“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几乎无法克服,由于它在多数情况下会造成代表了“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历史主角的悲剧性结局,我们且把它称之成为历史中的悲剧性冲突。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所代表的社会主义者是否曾处在这种历史冲突中?列宁、毛泽东是否曾遭遇到这种冲突?今  相似文献   
87.
进步观念在现代西方的历史命运郝永平一、进步观念的理论内涵人类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历史创造活动中,需要建构一定的进步观念。一般性的进步观念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过程的理论,由此就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联成一体;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评价的观念,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交...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一个半世纪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得到了广泛的确证;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实践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时代的许多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先料到的。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怎样在当代实践中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便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学风问题”这个问题带有根本性质,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真理性从根本上说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  相似文献   
89.
本文在展开论证之前,首先提出“在感”与“不在感”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对于我们界定宗教人生观的实质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人生观不过是人生体验的系统化和哲理化。人生体验的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在笔者看来,从宏观的角度可以把人生体验分成“在感”与“不在感”两大类。所谓“在感”指的是肯定个体生命存在的积极体验。“在感”不是从“内”而来,也不是从“外”而来,  相似文献   
90.
转型时期社会运行的序间状态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社会运行的序间状态及其对策研究贾高建一一定时期社会运行的状态无疑首先取决于这一社会的基本结构体系本身的状况。一种成型的、现实的社会结构体系(不论其价值意义如何)总是通过自己系统内部的各种相关机制规定着系统运行的秩序,使之呈现出某种相应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