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41.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相似文献   
42.
职业声望是评价职业地位的一项基本指标,它与职业收入一样对人们的择业意愿和职业结构产生影响.现阶段工人群体对其职业声望的总体评价偏低,表现出知识化、白领化的价值取向.同时,当前工人群体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职业分化,这种分化的过渡性特征是工人群体中职业地位分层观念模糊和冲突性职业声望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福建师范大学陈征教授《有关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几个问题》一文在本刊2000年第3期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等多家报刊转载,学术界有较好评价。我刊邀请省内外部分专家进行讨论,现选编几篇发表。(以下6篇笔谈中,凡引用陈征教授原文,《决定》指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4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迄今已走过了革命建国、运动治国与执政兴国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始终以"群众"作为自己行使历史使命的参考群体,群众路线因此对中国国家建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凭借着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大众动员,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革命建国的使命。在毛泽东治理中国时代,运动治国的方略虽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但客观上仍基本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的高度动员和深度控制,完成了国家一体化的目标。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国家建构逐步恢复到常规化的理性化的轨道上来,群众路线总体上演化为惠民亲民的政策主张。囿于群众路线作为沟通国家与社会之路径的一些窒碍,中国国家建构下一步的任务需要从制度上解决与群众的联系问题。  相似文献   
45.
人才派遣服务最早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外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人才派遣服务业起步较晚,福建省的人才派遣服务进入时间短,但发展比较迅速,呈现出派遣数量高速增长、派遣行业不断拓宽、派遣方式多样化、派遣机构专业化等特点。福建人才派遣服务存在认识不到位、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应完善人才派遣立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人才派遣市场体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对策,以期为福建人才派遣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以及福建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46.
何建津 《理论界》2011,(12):53-56
哲学作为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是指向人自身的反思思维。而作为反思思维,哲学首先给人以自知之明的智慧。自知之明不仅使人有敬畏之心,而且使人自觉到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佛教用"空"的观念揭示了人的自欺欺人这一特性之后,使人的命运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按佛的教导,禁欲离世、坠入空门;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欺欺人。这种更高层次的自欺欺人就是哲学形而上的真、善、美追求。这种追求既使人免于跌入佛门的虚无,又使人免于在世俗中堕落;既使人能够立足现实的人生,开掘出生命的潜能和创造性,又使人能反省到人性之恶、反省到人性的弱点和人的有限性;既使人深邃、清醒,又让人能找到精神支柱、心灵的家园和情感的归宿。  相似文献   
47.
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福州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如梁章钜、陈若霖、林则徐等等。彼时的福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丰沛刚毅、文采斐然的一代士风,这与乾隆年间福州名士林雨化先生(字希五)及其同道好友们共同的躬行化育直接相关。清道光庚寅年(1830)刻印的《林希五先生集》汇编了雨化公的诗歌、古文和时文,从中可以了然林希五先生的道德文章对一代士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8.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默彪 《东南学术》2006,23(6):124-128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熟为人知,而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则鲜有人问.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哲学意蕴的前提性的元问题.本文从存在、历史和价值三个向度上给出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和理由,证明了它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机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并将其变为现实,通过实践进一步印证了它的科学性;立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一定会获取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0.
"人权天赋"作为人性自我张扬的鲜明旗帜,并不是人权对神权的任意剪裁,从理论上讲它也有自己深厚的思想基础.从人的主体自由意识的自我觉醒,经由权利观念的历史生成,再到洛克对自然权利的系统论证,其实就是"人权天赋"原则在自然法的独特话域中获取自己理论根性的一般过程."人权天赋"虽然没有对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进行自觉的反思,但是,作为交换领域的必然产物,它却为人们在政治哲学的视阈内审视人权提供了必要的视角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