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以人类学视角来理解道德问题面临两个主要的挑战:其一是将道德等同于社会的倾向;其二是道德相对论,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边界的模糊化带来的研究困境。近二十年来,人类学研究的道德转向回应了这两个挑战,探讨道德如何在人类学领域“问题化”,反思社会解释框架的局限性及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差异的表述危机,关注道德的独特性和人们实践道德生活的丰富性,将道德理解为社会-历史-文化场景中“自由的反思实践”,重视其主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体现了学界对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人类学研究主体的觉醒。  相似文献   
22.
田孟 《兰州学刊》2023,(2):122-132
基于对全国多地的田野调研,李永萍的《老年人危机与家庭秩序:家庭转型中的资源、政治与伦理》一书以现代性进村作为背景,考察了农村家庭变迁与农村老年人危机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家庭社会学研究在突破既有研究视角上的新动向和新气象。该书首先明确了农村老年人危机议题的理论诉求和学科归属,对当前主流的经济视角即老年人贫困问题、社会视角即老年人留守问题和价值视角即农村伦理性危机三大视角进行了批判,通过在个人与社会的二元框架之中引入家庭这一中间因素,为家庭社会学的介入提供了依据。接着,在唯实论家庭观的指导下,该书创造性地提出要将家庭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从目前的家庭转型转移到家庭发展上去,研究家庭转型过程,考察转型家庭的性质和形态。家庭发展的目标推动着扩大化家庭再生产模式取代简单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转型家庭的基本特征,并在家庭资源的配置、家庭权力的运作和家庭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的巨变中体现出来。最后,该书揭示了农村老年人危机的出现与农村家庭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巨变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也呈现了农村老年人危机本身的复杂性,即在功能性家庭之中,老年人如何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23.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对全球文化的压力.但文化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全球化的文化趋同;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必须重新定位自身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去适应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已有研究为农民土地维权抗争行为提供了较多理解和分析框架.通过考察西安Y区征地活动,捕捉到征地事件中农民维权活动中另样一番鲜活图景:村民"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抗争策略的无效表达导致了维权行动流向一个追求过程的情感行动,失效主要原因在于维权抗争过程中双方的组织性及力量悬殊、基层政府"正式权力实施的非正式运用"的运作逻辑、农民可供利用资源的缺乏和集体高于个人利益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5.
社会转型下高校学生工作发展成为研究重点。实证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工作转型对于满足学生需求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在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介入论、分系统论和结合论等基础上提出"嵌入性发展论",突出高校学生工作转型路向在于学校专业性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边缘嵌入到核心嵌入、浅层嵌入到深度嵌入、依附性嵌入到自主性嵌入。实现嵌入性发展需要学生工作的制度支持与服务拓展。  相似文献   
26.
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慈善理念。近代以来,传统慈善理念逐渐消解,而现代慈善理念还未建立。"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地缘优势和社区精英使社区成为培育现代慈善理念的良好载体。在现代慈善理念的指导下,个人和社区自治组织将是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由于个人和社区自治组织不是强势力量,在推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专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7.
随着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优势视角改变传统问题视角的工作模式,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案主及其问题,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有自己的源起、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寻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之本土化的实践逻辑和路径,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合作并服务于案主,利用充满资源的环境,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以优势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及希望,这是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之介入所在.  相似文献   
28.
田孟 《天府新论》2021,(3):148-159
在《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一书中,普拉萨德基于历史导向的财政社会学视角,构建了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对美国整体上的极其富足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陷入极度贫困这一悖论现象进行了学理分析。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并不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缺乏,而是由于政府干预的方式缺乏解决贫困问题的效力,尤其是具有累进特征的税收制度和高度依赖信贷的金融制度,推动着美国政府更加关注消费而非投资,使得美国与具有弥合社会不平等价值取向的“福利国家”越来越远,在推动经济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严峻。普拉萨德的开创性研究对于我国财政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中国住房改革的本意是为了改变计划体制下福利分房的不公正性,但是由于社会分层和制度排斥的事实存在,城市边缘群体的住房利益仍然得不到保障。研究发现城市边缘群体内部住房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化,原国有企业的人员因其曾得到过单位住房资源,其住房条件要优于其他边缘群体。此外,在实际的住房保障体制中大量城市边缘群体中的"夹心层"以及"外来流动人口"被长期排斥在外。笔者认为,发展廉租房,扩大廉租房的供应范围,是解决城市边缘群体住房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30.
浅析农民工虚拟社区的建构及其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农民工融入乡土生活情境缺场并且充满"陌生人"的城市空间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建构新的社会联系和社会网络的过程.在不断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体会形成由互动所产生的纽带关系,并促进有利于个人利益和行动的虚拟社区的形成,对农民工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