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主客二元法律结构和由该结构所维护的法律秩序之下,从法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在法学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法学上应采用“动物福利”而非“动物权利”。最后本文对法学上的“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学、动物伦理学上的“动物权利”之间的学科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2.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实施宪法的总抓手,反映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客观要求。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不仅要完善保证国家机关实施宪法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保证党实施宪法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统筹谋划、基础主干制度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完备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宪法解释法、合宪性审查法、宪法修改法、备案审查法,完善依宪立法、司法机关实施宪法制度,健全保证党实施宪法制度,以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相似文献   
93.
随着法律文献挖掘、整理取得重大进展,支撑法律史学的许多传统观点能否成立面临检验。本文在简述法史研究缺陷和需要重新审视的各种成说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至今影响颇大的"中国法律儒家化"说、明清《会典》"官修史书"及"行政法典"说、明淸"律例法体系"说、古代"司法判例制度"说逐一驳正,剖析其认识误区,论证新见之理据。呼吁学界以"质疑成说"为突破口,重述法史,并就如何推动学科理论创新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94.
对慈善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是各国通行做法,也是中国慈善实践中已经采取的举措.然而,由于相关法制的欠缺,慈善税制并不完善,中国现行慈善税制尚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基于对与中国慈善有关的现行税制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客观评估现状,立足于兼顾慈善与税收间的平衡,回应慈善立法宜解决的税制问题,建议明确慈善监管部门与财税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与权力划分,并提出在慈善立法中如何规范税收优惠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5.
央地财权事权匹配是一个具有现实和未来意义的深远话题.而要从根本上造就这一格局下不能完全凭空臆造,国外的制度比较借鉴、本国的国情问题考证,一样都不可或缺.通过对国内基层行政部门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呼声与关键;通过对国外制度的类型化分析探讨了我国制度改革所处的阶段与位置.结合两者,合理设定了我国的改革路径、方向与远景.  相似文献   
96.
评价和判断中国公法学乃至法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最为重要的线索之一是中国公法学与西方法学之间亲疏远近关系的变化与波动情况.中国公法学研究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公法研究范式的明显变化.中国创造的人类发展史奇迹将对未来十年的中国公法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
依宪治国视阈下的民事诉权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权从本质上而言,是一项程序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民事诉权也是一项基本人权、宪法权利,体现出权利救济权的特性。在宪法视野下,民事诉权的保障和落实,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益、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有利于制衡法院的审判权、实现社会的有序控制。根据权利构成理论,民事诉权的主体主要包括作为权利主体的公民和作为义务主体的法院;民事诉权的客体主要包括诉讼行为、权利和法益;民事诉权的内容主要包括起诉权、应诉权、上诉权、再审诉权和宪法诉愿权等。  相似文献   
98.
虽然《社会保险法》建立了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制度建设以及覆盖面、基金收支规模以及养老保险待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各地政策和制度不统一、不协调,制度碎片化。当前养老保险主要靠地方政策调整,法制化水平低。我国应当以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为主要任务,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协调,用法治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待遇领取条件,强化保费征缴,加强基金监管,提高基金效率,完善养老保险的争议处理制度。应尽快研究制定《养老保险条例》或《养老保险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从主要靠政策调整向法治保障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
家庭暴力法是保障生活在婚姻家庭等亲密关系中的人们免遭暴力侵害,平等相处,充分享有人格尊严权、健康权、生命权、性自主权等基本权利的"诸法合体式"立法。家庭暴力法属于社会保护法范畴,它并不是一般性地保障所有家庭成员的权利,而是对受害人权利给予倾斜性保护与救济。作为保障受害人权利的特别法,家庭暴力法与其他法律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规定并不冲突,在法律适用上,它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救助功能是家庭暴力法的基本功能。家庭暴力法平等保护所有受害人(无论性别、年龄、健康等因素)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给予特殊保护或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00.
刑事诉讼程序包括刑事审前程序和刑事审判程序及执行,刑事审前程序包括刑事侦查程序和刑事起诉程序.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对侦查措施的事前审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的立法及实践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刑事程序法治发展的进程,体现了国家法治发展的水平.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经1996年和2012年两次重大修改之后,虽然其他相关制度和程序均有显著修改、完善,但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变化却十分有限.深入研究我国刑事诉讼中对侦查措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问题,除了加强、完善关于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还需要研究增加关于涉案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