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璇 《学术研究》2003,(12):151-152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中国与越南在改革、革新、开放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不同的视界背景下,中越双方与会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就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共产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2.
周峰 《兰州学刊》2002,1(5):5-8,11
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具体化的产物。理解邓小平理论 ,就要从其理论特质出发 ,而不是进行一般的泛泛的现象式的读解。本文从唯物史观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时间、价值、检验和评价四重维度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综合的读解 ,以期深层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3.
1936-1940年中国出现的新启蒙运动,被视为哲学上的一次大联合.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分属于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和自由主义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对新启蒙运动性质的侧重点、核心概念、未来要建立的“新哲学”、哲学与人生及与社会等论题的理论取向明显歧异,但对这场运动的总体性质、基本内容及未来文化建构则达成一定共识.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条件变化,二者的合作走向终结.可见即使是后人眼中完全对立的思想流派,实际上也曾有分有合,分合源于其思想学说有异有同,异同何者起主导作用,则取决于所处的现实条件.这对如何才能真正把握理论的发展趋向,并理解理论运用于实践所面临的复杂的事实层面问题,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又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经济制度建设从封建经济制度向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转变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制度建设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制度建设中的过程。其本质上,则是经济制度的价值性从纯粹的体现为“物”(作为制度的制度)的价值,转向体现为以人为中心的制度的伦理价值建设之路。一、经济制度变迁历史轨迹的勾勒中国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封建大一统经济制度与自然经济时期自封建社会产生之后,封建国家统一的土地私有制制度和自然主义的小农经济方式的中国经济制度,直至建国前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出现了一些所谓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6.
西方效率与公平理论的道德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经济伦理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理论十分丰富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和伦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功利主义、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权利论和阿瑟·奥肯的效率和公平统一论等。它们虽然观点各异 ,但共同之处都是为解决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实现公平。这对我们正确解决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7.
李佩环 《天府新论》2006,(1):115-118
西方文化霸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难题。为了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中应该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在现代性条件下传统的认同方式丧失作用之后,对认同的需求成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构认同的方式,而这主要是建基于消费对象符号化、消费行为内在化与消费主体大众化这三种重要的转变上的。消费认同不可能切断消费对象以及主体与符号意义的联系,消费认同是劳动认同失效之后的一种替代,也存在其片面性,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探寻实现创造性认同之路。  相似文献   
109.
发展型国家:一种理论范式的批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是对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先性、产业政策的策略性、官僚的有效性、公私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独特性等。这种理论范式既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批判,又是对特定时期东亚发展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大解释力。但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该理论范式固有的国家主义、经济主义和权威合作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触发了批判和反思发展型国家的浪潮。关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引导人们通过重构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来超越国家主义,推进政策规制的国际化;通过重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来超越发展主义,把改善公众福利置于更优先地位;通过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超越传统的二分法,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而这三种转变推动着发展型国家的角色转型,即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0.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