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930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617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庄子·齐物论》云:"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其意义至今众说纷纭.北大哲学系章启群教授主持的研究生课程"《庄子》文本与思想研究"对此进行专题讨论.主讲老师和同学发表了一些见解,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42.
43.
种方 《船山学刊》2016,(4):9-13
我们研究王夫之的易学著作,往往倾向于注意他借题发挥的内容,容易忽视他对《周易》本文的解读。本文即以后者为重点,以王夫之尊本文的解易原则为中心,以他对十二消息卦、五行八卦图及重卦的看法作为例子,分析他在具体运用尊本文原则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44.
《德意志意识形态》虽然被公认为第一次系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但是在以前的阐释中却长期误读和低估了其丰富的交往思想。把"交往形式"误读为"生产关系",把已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关系"术语误读为"生产力",用强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经典表述"来覆盖和遮蔽《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的表述。澄清误读和解蔽低估,是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思路反思和创新的前提,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马成昌 《北方论丛》2017,(6):96-101
德勒兹对尼采解读的过程就是对尼采哲学不断利用与创造的过程.这种创造可概括为欲望、差异与生成.他将尼采的强力意志概念与欲望概念联系起来,欲望是一种生产性的积极力量而非匮乏性的补偿力量,渗透于个人、社会、国家等各个领域,一切生产都是现实的欲望生产.尼采哲学中力的概念为德勒兹阐释一种新的差异逻辑提供了动力,不同力的主次地位决定了世界的多元性与事物意义的多变性.在阐述差异概念时,德勒兹将尼采的悲剧思想与强力意志概念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差异的肯定.尼采的生成思想被德勒兹转化为块茎思维,是对树状思维的颠覆.德勒兹通过对欲望、差异与生成的阐述激活了尼采,表现出典型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46.
47.
胡军 《天府新论》2013,(6):158-160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在20世纪30-40年代,他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哲学体系包括本体论、知识论等。其哲学体系的特色主要在于,金岳霖有自觉而系统的方法论意识,比如逻辑分析方法就是他的主要的哲学方法论。他在清华哲学系的教学生涯就是以介绍和研究数理逻辑开始的。他运用这一方法建构了自己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对这一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那时的研究多从整体上着手研究他的《知识论》。邵明博士的《金岳霖的所与理论》却选取金岳霖知识理论体系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困难的所与理论来做研究。  相似文献   
48.
国家起源论     
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及其管理组织或政府的社会,是最大且最高的社会。因此,一方面,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国家必然起源于每个人对于社会最大化的需要和使各种社会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需要。这是国家的内在的、间接的和终级的起源。另一方面,从国家实际的产生状况来看,任何权力无疑必然都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最高权力属于权力范畴,因而必定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任何两个以上的人就某种利益交换关系所达成的同意无疑都是契约。于是,最高权力或国家便必然直接产生、形成和起源于契约,起源于社会成员就最高权力所关涉的权利与义务等利益之交换所缔结的契约。但究竟起源于何种最高权力契约则是偶然的:唯有起源于民主地缔结的民主的最高权力契约,才是善的、应该的和道德的;否则便是恶的、不应该和不道德的。这是国家的直接的外在的起源。  相似文献   
49.
神话与文学存在共生与矛盾的张力。神话是古人严肃敬拜的信仰系统,它作为远古文化的综合体,与祭典仪式、舞蹈、音乐等紧密结合一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神话依靠文学家等传播者的记载、改编与简化等活动得以保存。中国神话学研究忽视"神话"与"文学"的区分,形成以文学为本位的神话观,使其无法在神话理论上有所突破。神话的"文学化运动"又常与"文史考辨"的路径紧密结合,这种旨在"追求真相"的实证方法与资料主义的研究态度难以适应以"信仰性"与"神圣性"为特质的神话系统。故此,目前的神话研究需要对神话作品进行更深层意蕴的探究,应该上升到以"意义建构"为目的,突出一定的理论建构意识。  相似文献   
50.
现代性伦理的中心是价值多元主义,在这种价值多元主义中,诸多价值目标呈现出相对性。目标价值的选择,依赖于每个人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当价值多元成为无限制的原则时,价值多元主义也就走向了价值相对主义。由此,没有一种价值体系可以凌驾于另一种价值体系之上,价值体系之间相互获得了很大的宽容,但其争鸣却不再有一个裁断者,一开始就注定是无结果的“诸神之争”。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