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诚、信两字,都有诚实不欺之义,可以互训。二者的区别在于,"信"略重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践履一面;"诚"则着眼于反身自成的人性实现和人的本真存在之完成一面。在"诚信"这一概念中,二者表现出一种诚中形外、内外一体的整体意义结构。忠信或诚乃是人成就其德性的途径和根据。人际交往中的讲信用、重然诺、诚实无欺,必建基于人的真实的德性成就和存在的完成,才能实现其作为"诚信"的本真意义。儒家对"诚信"的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种道义至上的伦理原则。儒家的"诚信"论强调的是道德的自身价值和自身目的,而拒斥对道德行为之外在功利目的性的理解。今日中国社会要重建诚信道德,宜去除政治意识形态私见,注重唤醒人心内在的天德良知,由此逐渐在整个社会挺立起道义至上的至善价值原则,此其所以端本正源、深根固柢之道。  相似文献   
52.
"中西古今"的思想框架几乎支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对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和时代任务给出了有力论证。但贯穿于这个框架中的进步论,却存在着简单化和功利化的问题,既无力防止激进主义和物质主义,又相当轻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传统的重要性。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秩序的重建,由"个体、共同体、人类与大自然"的四重奏所构成的思想框架,已然表明其差异互动的关系,恰好体现着现代人的角色多重性、和周围世界关系的多样性以及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也体现着当代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的思想界的合理生态,使我们能够以更具现实性也更有想象力的思考和探索,深入到现代中国人乃至人类的命运之中。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原发性思想中,“天人”关系问题既关乎人类基本的普遍的生存条件和境域,也关乎人生与人世的方向与可能,是最富有本源性、总体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至于中国两千余年的传统学问,都可称为“天人之学”。近代以来,“我们”的“天下”与“他们”的“世界”相遇,导致天人关系论域发生革命性变革。以实践哲学的、也是现象学解释学的“自我、他者与世界”这一问题意识与思想形式重新诠释天人关系问题,将把这一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激活,使我们意识到人类的生命取向与时代潮流,就是趋向“自然、仁爱、自由与正义”,我们也将由此深度参与世界的开放性循环。  相似文献   
54.
作为“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宋明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其对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从本体论和宇宙论方面证立儒家心性之学.鉴于学界对其与佛教关系探究甚少的现状,结合北宋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的社会背景,由佛性论视角对周敦颐的心性论作相关分析,有助于弥补学界对周敦颐理学思想中佛教因素研究的不足,以及更好地理解北宋儒佛两家思想的相互借鉴与融摄.  相似文献   
55.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56.
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化使价值观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 ,这种多样化表现为平面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导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导价值观作为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 ,既具有对其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从价值观的多样化出发确立我国的主导价值观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宽容性的统一、现实价值与目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普遍价值观念与国家主导价值观念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进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7.
流动的现代性与无根基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通过与过去的不断决裂而使自身非定形化,因而它是一个从起点就开始液化的进程,流动性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伴随着人之主体地位的提升和感性欲望的无限膨胀,人的一切特征的满足成为了现代社会运动的全部内容。现代人在摧毁传统社会条件下自我与自然、自我与自身、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同时,面临着一种非确定感和非安全感,进而呈现出一种无根基的生存状态。如何夯实现代人的生存根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8.
阿伦特将马克思的理论概括为三个各具矛盾的结论,即劳动、暴力和普遍平等,并将解读这三个观点视为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切入点.在她看来,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起源于柏拉图,终结于马克思.只有将马克思的思想纳入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
表征是知觉研究的正统观点,即面对贫乏的感觉刺激,我们的大脑建立了丰富的、有细节的内在模型.大脑像快照一样把世界的细节表征出来,因此大脑中的神经处理过程足以产生知觉经验.然而,知觉经验的表征路径无法解释诸如变化了的盲点(change blindness)等知觉现象,也无法解决心灵哲学中的重大难题.随着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知觉研究路径发生了转变,心灵哲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信息的神经处理过程不是产生知觉经验的充分条件,身体在知觉经验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知觉研究的涉身路径.本文考察了阿瓦·诺伊(Alva No(e))提出感觉运动依赖性理论的背景,阐明了此理论的核心在于知觉经验的生成路径,分析了在何种意义上这一路径消解了意识难问题.  相似文献   
60.
现代婚姻自主在凸显个体权利的同时,却异化成了一种契约化和情感化的东西。家庭成员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被权责明晰的理性契约关系所取代,须臾不可分离的决心被转瞬即逝的感觉所置换。在现代婚姻中,权利与责任、欲望与德性出现了严重失衡。如何重塑家庭成员间的共存共生感,注重家庭美德,强化家庭责任,成为现代人面对的重要课题。在对自由主义批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其对婚姻责任感和忠诚感的强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