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观的演变与课程改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知识观具有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精英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这种抽象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导致了课程设置主体的一元化、课程内容选择的单向度、课程传递的知识位移性、课程评价的单一化等诸多弊端。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力图冲破现代知识观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专断性,将差异性、情境性、多样性、生活化等诸多特征融入其中,从而使其课程观呈现出崭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吴玉军 《学术界》2004,(3):267-269
沈湘平博士《理性与秩序———在人学的视野中》一著 ,探讨了高风险条件下如何达致一种秩序化状态的问题。可持续秩序最核心的问题是理性问题。理性是人在总体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总体的实践能力 ,其表现为个体理性、群体理性和责任性。全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析卢梭政治哲学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梭以先验理性主义为指导,运用分析还原与理智重建方法,提出了以"公意"为基础的契约理论,体现了摧毁与重建的方法论思想.卢梭政治理论本身是一贯的,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难以弥和的裂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验理性的范导功能被约简到建构功能之中,从而使得价值的关切压倒了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4.
受盎格鲁—萨克森和德国两种哲学传统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借助语言分析的途径 ,力图为“神秘之域”求得避难之所 ,但是却造成了可说的世界与不可说的“神秘之域”的分离。其后期哲学一改前期哲学的立场 ,不再对语言进行形而上的玄思 ,而是注重考察语言的日常用法。维特根斯坦正是通过“语言游戏”说与“生活形式”论 ,抹平了可说的东西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界限 ,“神秘之域”也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而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5.
6.
帕菲特的"人格认同"理论在心灵哲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帕菲特所运用的假设事例(大卫.威金斯所处理的一个病例)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其观点。威金斯病例产生了一个"怪异的假设",即分离的自我的可能性。帕菲特在此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时,先前的每个人将如何被保存下来?如果将杰克和吉尔结合为一个人,他们每个人在新的杰克/吉尔同一体中将怎样存在?将两个人结合为一个新的人体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理由相信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会存在一刹那。人格认同问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进行随意的、简单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自我观与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中的自我成为了自我规定、自我存在和自我发展的存在者。现代性在极力凸显自我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使自我的行动失去了外在确定性框架的依托,使其成为无根基性的存在者,引发自我认同问题。将原子化、无负担性、无约束性的自我观转变为负担性、具有共享化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自我观,是从理论上解决现代自我认同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社会,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借助其未经分化的、直接性的社会关系使个体获得了精神依托.工业主义打破了共同体的封闭结构,将一个变幻莫测、神奇万象的大都市生活带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在货币支配下的都市中,人们进行着非个人的、表面的、短暂的,因而也是部分性的接触.大都市生活产生了原子化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们内心的骚动和连续感的丧失.现代人需要在工业主义逻辑和骚动的都市生活中寻求稳固的"阿基米德点",以便克服精神上的不安,进而获得稳固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基于普遍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对个体进行了无差别化的处理,剥夺了附着在个体身上的群体身份,忽视了群体认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查尔斯·泰勒看来,这种将个体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的平等尊严政治在使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却又使个体陷入到普遍主义的控制之中。这种不尊重群体差异性的做法,其实质是不认同、不承认差异性,最终会造成歪曲的认同。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将平等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结合起来,不同群体之间要交流和沟通,进而建构一种包容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确定性追求构成了传统哲学努力的基本方向。前现代哲学不满足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力图从可变的世界当中或世界背后寻找到某种永恒不变的实体,以便为人类的生存寻找到一种确定性的根基。这种试图从自我以外的东西而非自我当中寻找确定性根基的基本取向,体现了前现代哲学的非我化倾向,展现了古代人有别于现代人的独特生存境遇,即前现代的自我是一种处于稳固秩序中的存在者,是一种对自然保持敬畏感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