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9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51.
金学清 《东岳论丛》2002,23(1):108-110
卜辞有(隹冉)字,又作(隹隹冉).从音形分析,<集韵>之"那"作(多冉)",<说文>之"那"作"那";"朝那",<后汉书·郡国志>作"朝那";<国语·楚语上>"富都那竖"之"那"字,<周礼·天官·序官·内竖>孙诒让正义引<楚语>作"(冉阝)";<左传·庄公十八年>"迁权于那处",杜顸注:"那又作(再阝)"等,由此可见(隹冉)字下所从之"冉"与"那"字左形的关系.<说文>及段注释"冉"为"柔弱下垂之貌",<楚语>高诱注"那,美也",可证"冉""那"意义上的联系.段注:"凡惊词曰那,即(鬼堇)字",<诗经·桑扈>之"受福不那",<说文·人部>作"傩",<陈风·隰有苌楚>之"猗傩其枝",意即"婀娜其枝",可见"那"与"傩"的联系.(隹冉)字上所从"隹"可能指示傩事所带凶恶面具.(隹冉)字在意义上与文献中的"難"字相当.结合上古礼制分析,(隹冉)事即是一祭祀活动,后来的傩祀是早期(隹冉)祭的延续.  相似文献   
52.
中国古代史学在世界史学之林中是有着特出的辉煌地位的,举凡历史记载的悠久,修史制度的完备,史籍体裁的多样,秉笔直书的精神,联系现实的传统,忘我献身的史家……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杰出的品格和特征。中国不但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唯一拥有延续不断史籍的国度。应该说,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的中国古代史学,对于中华民族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是有独特贡献的。中国古代史学的发达,是离不开史学评论这面镜子的鉴定、督导作用的。为了继承优秀的史学遗产,为了使历史研究进一步推陈出新,我们要了解前人是如何通过史学评论来总结史学研究经验,如何在批评切磋中不断改进史学方法、不断完善史书编纂,以更深刻地认识把握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由此可见,开展史学评论史研究,  相似文献   
53.
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促进社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各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耕地被大量吞噬,垃圾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和资源紧张等。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揭示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应成为理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4.
方平 《学术研究》2002,(8):108-113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 ,通过研习和接受卢梭的民约论 ,确立了“国民主体”论。以此为逻辑基点 ,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的思想主旨 ,他从多个路向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国民国家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了世纪之交前后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现实诉求 ,对实现中国人国家观念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上海市××区为调查样本,对该区居家养老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笔者认为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下,着力建构一个社区支持体系,培育居家养老工作的真正主体——社区民间组织,实现居家养老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是居家养老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6.
刘光第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性格、思想、人生三个角度,重构刘光第的全息图像。分析了其性格中内向、孤傲、坚毅的特点,以及忍耐克制的理性色彩;以忠君、圣君贤臣、乐生逸身为切入,展现了其思想的旧学背景;描述了其在新、旧之间盘旋的复杂变法主张,以及具体参与百日维新的情况。从三者的缠绕中,揭示出刘光第的内在矛盾性,并将此归结于剧变的时代及普通人的人格,从而完成了对刘光第新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57.
杨华 《河北学刊》2003,23(3):157-161
列文森是美国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 ,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本文主要对列文森的两部学术代表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心灵》和《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卷本 )进行剖析 ,并对列文森的研究特点作了考察 ,认为他浓厚的“犹太情结”对其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有深刻影响 ;他的历史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倾向 ,他在阐述问题时喜欢用二分法 ,他有着强烈、深刻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8.
吕思勉是20世纪中国史学大家之一,旧学根基深厚;但也积极吸取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本文以吕思勉论述中国货币史为切入口,探讨吕思勉关于中国货币史的基本认识、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不足,以窥吕氏史学风貌。  相似文献   
59.
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区别 通常我们把历史认识分为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两个层次。如:考察秦代修筑长城的具体经过,是历史事实的认识;考察秦代长城修筑的历史意义,则是历史价值的认识。历史事实认识与历史价值认识的区分依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0.
近卫文麿是近卫笃麿之子,毕业于京都大学.他不仅承袭了其父的爵位,而且也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的侵略思想.他主张打破现状,重新分割世界;诬蔑中国是"一个名词,不能看做一个国家";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说成是"自取其辱".为了实现日本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在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近卫畏罪服毒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