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转型的加深,中国也步入了风险时代。介绍了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中国风险社会的复杂性。将社会管理纳入到风险社会的情境中,探讨了中国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包括政府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效度上面临的挑战,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关系、社会认同和资金方面的困境,公众意识、公众参与渠道和主体地位定位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这些挑战所应采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的个案研究表明,碾子山区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网具有异质性低的特点;朋友网相对稳定,亲戚网和邻里网的变化引起网络规模的变动;进入单亲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是绝对的“强关系”,体现了强关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3.
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社会科学》2012,(1):81-8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总体性社会"转向"个体化社会"。以往的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大多数人的权益,但随着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社会政策遭遇了许多挑战,必须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以关注更多的个体或少数群体。在社会政策包容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关注更多不同群体的权益,重视底层群体及弱势群体的赋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  相似文献   
104.
社会建构主义成为热点话题,但"社会建构"这个范畴本身成为问题。伊恩·哈金(Ian Hacking)详细地考察了"社会建构"一词的各种含义,指出社会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形式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05.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6.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行政审批改革的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深层次的一些障碍逐步暴露。针对该问题,从组织社会学角度进行反思。探讨了“中心”建设在“法律制度”“文化制度”“观念制度”“社会期待”四个方面存在的合法性制约。  相似文献   
107.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炎帝祭祀传统的恢复,陕西A地先后形成了以神农祠、炎帝祠、炎帝陵为三大主体的炎帝信仰格局。同时,由于其资金来源、参与人群、组织力量、仪式承包者等不同,从而呈现出民间、官方、官民共建的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模式。然而,这三种信仰类型之间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基于一个神性的炎帝信仰,最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建构的炎帝信仰与老百姓所信仰的炎帝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实乃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官方建构的与民间信仰的,是"公祭"与"私祭"的分别,但这并不影响民众对于炎帝的信仰及其祭祀。  相似文献   
109.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信仰及其得以正确社会定位之困难,使得民间信仰只能存在于民间而难以体现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尽管很多地方参照了《宗教事务条例》,试图对民间信仰进行有效管理,但民间信仰政策的不统一及其管理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导致民间信仰在其民间社会的表达和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民间信仰大多被卷入到"非遗"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诸多热潮中的一种依附关系,深入其中又缺乏其明确的主体性定位,更缺乏社会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最终形成了被社会卷入、却又被社会政策悬置的存在形态。其实质在于,既缺乏一个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民间信仰政策支持,又缺乏国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社会定位。因此,本文认为的民间信仰社会化建构路径,并非制度宗教的指向,即进入到"五大宗教"才能具有合法性,而是从一个社会公共事务的层面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建构一种自立自在的民间信仰型组织,才是当下民间信仰建设之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10.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一.主要问题近年来,有关收入差距迅速拉大、社会下层不满情绪日趋严重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分化是否会导致社会紧张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说明,除了需要了解社会分化的基本事实(量的统计)以外,还需要把握与社会分化相关联的社会各系统及其系统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系统间关系以及系统构成要素间关系的失调,是导致社会紧张的基本原因。这其中,社会下层对贫富分化事实的认知(不满的内容和程度)以及利益诉求的表达状况,是直接关系到社会能量会不会积聚、以及是否会导致社会紧张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当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