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扼要论述了由于哲学的整体性特征,现代哲学不是本体论的消解而是本体论范式的转换.关注社会和人并确定实践概念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本体的意义.在当代,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现代哲学本体论研究的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2.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4(7):126-132
广东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岭南文化形态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发掘并考察了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早期存报,对其创办的背景、办报的宗旨、内容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说明这一时段西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商业的发展,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官方封闭的意识阻止不住商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就民间而言,鸦片战争后西学在岭南的传播并未停止,而是潜滋暗长.在经过港、澳输入的西方文化的直接熏陶下,岭南终于成为维新和革命领袖辈出之地.  相似文献   
23.
1924-1927年广东教育的基本制度与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学术研究》2001,4(5):106-110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中国教育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早出现于1924年至1927年的广东.因此这个时期广东的学校教育很值得研究.本文论述这个阶段广东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建设的状况,并对省、市、县和国民政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学校的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从良好的愿望出发 ,结果走到反面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深刻了 ,在教育界尤其是这样。所以在当前“教育产业”热中 ,我们需要进行“冷”思考 ,清醒地看到“教育产业存在陷阱”。“教育产业”的陷阱是多方面的 ,下面仅举三个方面 :一、从唯物主义辩证观看来 ,“教育产业”与“教育事业”一样 ,都是“目中无人” ,都否定了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规定性。过去我们把教育看成和当成“事业” ,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事业 ,不仅有一定时代价值 ,而且也反映了教育的某种客观存在的属性。但是这种观念泛化后 ,教育就被“阉割”成为孤零零只为政治服…  相似文献   
25.
中山大学教授吴义雄博士的新著《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最近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初读全书 ,掩卷凝思 ,笔者深感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和肯定 :一、选题的拓荒性。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于传教士在华的活动 ,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考其原因 ,一方面或许是这个课题比较敏感 ,难以把握。在人们的印象中 ,当年传教士是随着洋枪洋炮进入中国的 ,他们从事的活动不免带上了侵略的色彩 ,这就使人们对于传教士在华的活动容易采取一种简单回避或否定的态度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关资料的散…  相似文献   
26.
日前,本刊与广州珠江管理专修学院联合举办了“教育产业发展趋势座谈会”,省内教育、经济、行政部门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应邀出席,现将部分发言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7.
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8.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以及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致使个 人所得税在税收体系中未能获得相应的地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日 益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我国GDP和人均GNP的发展趋势、世界其他国家的普 遍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个人储蓄现状等三个方面论述我国个人所得税现 实的和中远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9.
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由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体是价值的载体.而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不生产物质产品.所以不创造价值;如果承认第三产业的劳动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就抛弃了马克思的价值定义.简言之.只有以“物质产品”(应称实物产品)为凝结对象的劳动才可能创造价值.我认为、这种把劳动是否“实物化”当作判断是否创造价值的“试金石”的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都是难以成立的.为什么“实物化”不能作为创造价值的试金石呢?我在“马克思关于非实物使用价值充当价值承担者的思想探讨”(载《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一文中作过分析,现从另外的角度再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0.
《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确非司空图所作,而是盛唐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李嗣真所作。两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嗣真《诗品》一卷,李嗣真《诗品》著作权的缺失,与其生平事迹记载的混乱有关。《诗品》超越时代的诗学意义来源于李嗣真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的独特身份和盛唐成熟的书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