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祝世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公共理论课教学,从事医学哲学、医学方法论、中西医比较、中医发展战略等研究,主攻中医系统论研究。曾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中医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中医多学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出版专著《系统中医学导论》、《中医系统论》、《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等6部,主编《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等3部;副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中医,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等150多篇,其中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先后开辟"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系列研究"、"中医药自主创新思路研究"、"中医问题访谈"3个专栏,发表论文31篇。  相似文献   
42.
"和谐"思想的源流并不为中国道德哲学所独有,西方道德哲学亦独立地产生了类似于中国的"和谐"文化思想。对肇始于古希腊、结束于近代的西方道德哲学中的"和谐"理念架构进行爬梳,从"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心"、"和谐与社会"三个层面来澄明西方"和谐"理念的逻辑脉相,这对于正确理解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薛公忱,男,生于193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先后从事医古文、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近三十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研究。“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医药学中的儒道佛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不断创新是中医药学青春长驻的秘密,而如何创新则有一个方法论问题。若就历史上中医药学的创新而论,至少有三点经验教训值得汲取:一是具体、全面理解前人,切忌以后人的思想观念要求前人;二是善于运用"它山之石",切忌生搬硬套;三是从实际出发,切忌脱离实际的思辨和纸上工夫。  相似文献   
45.
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有其缺陷,原因是:人多地少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土地的产权界定模糊,缺乏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承担双重的功能.文章指出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其基本对策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土地的产权;尽快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权机制;严格保护耕地,建立在政府行政占用耕地中对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能够和自愿流转土地;实行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46.
郭建芳 《社科纵横》2008,23(10):166-167
美育通过各种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鲁迅先生缘何反对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48.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49.
百余年来的中医药存废论争,一浪高过一浪.究其思想根源,主要是政治、学派立场的对峙,由此决定了论争者用以考察、认识中医药的方法大多是片面的,检验的标准亦非统一的,以致结论互相冲突,难以调和.只有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全面、辩证地考量中医药,并坚持以社会实践特别是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为检验标准,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