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张杰 《兰州学刊》2008,(8):175-177
华南虎事件中新媒体特别是BBS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华南虎照事件”网络新媒体的说服方式的解读.指出BBS和网络专业站点采用了不一样的说服方式: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而这种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新媒体的信息获得方式和传递的信息性质不一致所导致的。BBS具有的弱关系优势使得其能汇集和扩散大量虎照的异质性信息,而网络专业站点具有的强关系优势使得它能够传递信任和权威进而产生的可信性信息。这两种信息分别导致了说服模式的不一致。而新媒体的信息特质与说服模式之间的关联恰恰是以往传播学研究中的说服理论所忽视的。同时,受众的个人关联性高低也使得受众作出了不同的媒体选择,文章最后给出了网络新媒体的说服模型,指出说服过程是一个双向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
当前各社会阶层对贫富差距状况的动态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委统战部2007年7-8月在江苏省进行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各社会阶层对贫富差距状况的动态认知评价.研究发现:(1)越是经济收入高的人群越能意识到贫富差距的严重社会后果,可又不认为当前的贫富差距状况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2)社会不公平程度成为影响人们对贫富差距动态认知态度的最核心变量,充分说明合理制度安排是影响人们认知评价的关键因素;(3)特别是那些在利益格局变动中利益受损的群体,那些一直身处社会底层的群体,那些对社会发展问题有敏锐判断力的群体,那些预期社会声望得不到提高的群体,他们对于贫富差距的现状和未来影响都有着切肤之痛;(4)通过对整体模型的观察,我们发现,各个阶层在对当前贫富差距的认知研究中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过去和未来的两个动态模型中,各个阶层的认知界限却表现得非常模糊;(5)培育壮大中间阶层对构建和谐阶层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3.
饭局的功能与过程——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东方论坛》2007,(4):119-123
本文从饮食人类学的视域切入今日中国最普遍的饮食现象--"饭局",并以功能和过程为视点对"饭局"进行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式"饭局"虽因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文化中的"差序格局"因素,导致饭局参加者总有强化彼此间情感关系的意图,而对"饭局"前、中、后的过程分析也显示:合食式"饭局"其特有的多种互动因素已成为增强参加者情感成分的最佳媒介,它拉近距离,润滑关系,最终使得"饭局"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54.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 ,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 ,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即江村的经济体系与其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的研究 ,发展出了三个中程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即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工业改革理论及城乡关系理论。费孝通不仅开启了将社会人类学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而且 ,在此过程中还对这种传统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虽难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视角 ,但它对于改进经济社会学中的经验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这种阐述中,有"五个是"的提纲挈领式的定位。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最新的成果。这一论断奠定了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学术"话语权"基础,奠定了科学发展观如何指导发展的实践逻辑基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定位和创新价值,为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6.
中国家庭暴力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后,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对近年来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作简要的综述和评价,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调查、口述研究、干预模式,介绍了社会学、医学、历史学等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研究。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从研究对象看,集中于婚姻维系期内的婚内暴力;从研究视角看,社会性别视角占主流地位;从预防和干预模式看,主要集中于对反家庭暴力项目的介绍、宣传和经验总结。虽然目前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从研究视角、研究范畴等方面看,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对家庭暴力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资料的帮助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国学者对失范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马里.居友把失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新生事物,强调了失范的正功能;涂尔干认为失范已成为任何解组形式或者是缺乏凝聚力的表现。美国学者默顿认为失范是指文化目标与制度性手段的不平衡,并阐述了个人适应模式;索罗尔关心的是个体层面上的失范,通过五种失范的维度构建起失范量表。失范是一个动态的、多义的理论范畴,西方学者对失范范畴的讨论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解性的概念到可测量的指标的过程。社会失范概念的内涵分可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规范、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与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指社会规范系统的瓦解状态,即社会解组;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前者是失范行为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条件;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是一个社会产生解组的外在表现。宏观层面的规范解组与微观层面的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8.
透视城市拾荒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西北人口》2007,28(4):9-13
以进城中青年农民为主力军的城市拾荒者是集弱势与边缘于一身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滞后而产生的。城市拾荒者在为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城市拾荒者的规范化管理,以发挥他们对城市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功能,减少或避免这一群体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9.
周晓虹 《浙江学刊》2004,(4):138-142
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是现代城市的两个基本特征.城市作为现代文化最合适的载体,其性格自然会体现出一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讨论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城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最后,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两个面向上,作者提出了有关城市开放的全新观点.  相似文献   
60.
米尔斯在<白领>一书中,将"白领"定义为"新中产阶级":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无固定私产、亦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者论之、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较丰厚的年俸月薪,与着蓝领工装并按周日支取工钱的体力劳动者相比,自然高出一个等级,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激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