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人生哲学,是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不断探索的一个万古常新的课题。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与人生道路等一系列问题也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体系。鲁迅是时代的前驱者。他走过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进化论到历史唯物论的光荣道路。探讨鲁迅的人生哲学,让我们从他的前期思想说起。 鲁迅曾对友人说过:他的哲学都包含在《野草》里面了。只要我们细心阅读这部散文诗集,便不难看出:其中不仅反映着鲁迅心理深层结构的复杂性,而且通过诗的语言与意境体现出他的人生哲学。也可以说:鲁迅在《野草》里创造了一种哲理诗境,借以探索与解答人生之谜。此外,《呐喊》、《彷徨》以及许多杂文、书信中也同样表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 鲁迅的人生哲学究竟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的呢? 照周作人的说法:“鲁迅在书本里得来的知识上面,又加上亲自从社会里得出来的经验,结果便造成一种只有苦痛与黑暗的人生观,大约现代文人中对于中国民族抱着那一片黑暗的悲观的难得有第二个人吧。”  相似文献   
72.
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上)吴炫回顾将近50年的当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我们既会为文学在政治风云中挣扎、寻觅和自我更新的历程感慨万千,也会为文学始终受政治影响和他者话语的影响,难以独立地观照中国现实的问题,进而逐步提出自己的理论命题而倍感焦虑。也许,意识...  相似文献   
73.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傅承洲近期翻检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吴兴丛书》,于《静啸斋遗文》一书中发现一份董斯张给汤显祖的书信残篇。题为《寄汤义仍先生书》,全文如下:仆自襁褓时诵博士家言,日口汤先生文不置。暨成人,益知先生巨材丽藻,江右少双,私冀从先君子后获...  相似文献   
74.
经受着现、当代文学研究浪潮的冲击,坚固而负重力特强的古典文学研究阵地开始松动。古老的文化与新时代的气息和融交流,  相似文献   
75.
当代人大都认识到不同种族、地域和传统等因素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并由此而产生出不同的文化精神。近年来成为热门的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便是基于这种认识。但这种观念有时会导致忽略了文化的历史性。事实上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每个时代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当人们讲起先秦的百家争鸣、汉唐的闳放、宋代的柔弱、清代的沉闷时,都是在从某一角度观察和描述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风尚等文化因素通过文化主导阶层的活动而凝聚起来的统一倾向。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主导阶层就是包括士大夫在内的广义的文人阶层。时代  相似文献   
76.
关于文学研究方法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真理”。科学研究方法问题,是整个现代科学最令人瞩目的课题之一。哲学家宣告:二十世纪是方法论的时  相似文献   
77.
与任何一位伟大的世界性作家一样,鲁迅在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贡献于世界文学宝库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理论性阐述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对于鲁迅文艺思想的研究,人们常常止于用一种现成的文艺理论体例或某一美学体例去加以套论,这多少忽略了鲁迅从自身创作实践中提炼出的文艺创作论的独特性。冯雪峰曾经指出,“鲁迅不是象一个理论家似的常常注意到逻辑的完整性,而是更多地注意实际的用处和更多地受  相似文献   
78.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李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震荡,出现了失衡现象。人文精神被委以拯救的重任,推到了前台。《上海文学)、(读书)、(东方)、《文艺争呜)等多家杂志参与了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79.
当一个作家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学大家以后,人们就习惯于审定他在风格流派、文体模式上届哪种类型,并把他放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加以比较考察,寻找他与世界文学的联系。随着对茅盾创作个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茅盾的作品,以冷静的社会分析的色彩,以巨大的规模和气势,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同类作品中独领风骚;人们还进一步发现,尽管茅盾受到世界许多文学大家的影响,然而在总体类别上,更相似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在这一方面,茅盾的文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人们对常州词派的“寄托”说颇为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总体上说,论者大都以文学思想作为标准,具体评价“寄托”说在艺术创作经验总结方面的贡献与不足,而对其内在的美学要义则阐发不够.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自然具有认识功能,但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对文学本体的艺术评判,常常融合了审美对象的表现内容、接受主体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