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23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2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著名史学家陈垣在1949年之后的学术建树,与其早年的治学路径、学术精神是一脉相承、别无二致的.这种治学路径就是将精密的历史考据,建立在坚实的文献学基础之上,并且致力于史学的基础性建设,以奉献于整个学界.其学术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的求真理念,研讨和论断之中杜绝"结论预设"性的牵强、穿凿和曲解.1949年以后,陈垣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完全坚持了一贯的学术精神.为历史学科的整体建设做出大量工作,并且独立撰写多篇考据性的纯然学术论文.其学术人生,在史德、史学、史才、史识等诸方面,都几乎达于尽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32.
在帝制时代,文庙以"庙学合一"的方式,既被官绅用来宣扬政治意识、社会伦理,又被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体现着皇权"治统"、士人"道统"与诗书"学统"的融合。在这种精英性活动以外,文庙亦搭建了民间社会的种种场域。清末新政以来,随着各种社会改革事业的推进,文庙也遭遇着制度变革与近代思潮的冲击,由此而萌发出其转型的契机,成为民国之后文庙种种改革事业的先声。但在种种变迁的背后,文庙因其所象征的儒家人文价值,亦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士民心中保有着一份持久不灭的尊严感。  相似文献   
33.
父权制和社会性别这两个概念既前后承续又互相整合,国内外有关它们的研究举不胜举.理解父权制形成的历史,多元父权制理论论述及其内在的矛盾,以及当下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能够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全球视野去命名、挑战并改变这些结构系统.这种理解乃是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对待我们的学术、理论和活动,提供一个学术性的概念框架,对行动者、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文章侧重从中国传统政治道德建设研究的角度,结合目前学界有关传统政治道德研究的不足之处,讨论了推进研究的主要操作路径及其理据。指出全面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传统政治道德建设理论,展现政治道德对政治文明的现实建构的价值底蕴,有助于推进当代社会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5.
走方医采用游走四方的形式行医,居无定所,构成复杂多样,与正统医家在行医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大不同.就清代而言,走方医在技术来源上主要有家族传统、地域熏陶、自学和拜师四种方式.在医术传承上,他们注重经验,以师徒授受为主,又自秘其技不轻授.在医疗诊治上,他们擅长取牙、捉虫、点痣等正统医家较少涉及的领域;多用禁咒、针灸、推拿等正统医家较少使用的手法;诊治不计后果,讲究速效;用药廉、验、便,还大量使用伪药.  相似文献   
36.
柳宗元通过对《国语》一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批驳,阐述了关于历史著作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柳宗元认为历史著作应注重内容的真实,写作内容应有所选择,应简洁,前后一致,并具有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柳宗元的历史著作观也是其经学著作观,反映了柳宗元对经学文献的看法,体现了柳宗元的经学研究观念,反映了中唐时期经学、史学的变化。柳宗元的历史著作观与其哲学观、历史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7.
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的表现,是明代全部河南籍官员表现的缩影,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在从政中的种种贡献和亮点,是唐宋以前河南地区从政者较多自觉奉行仁政观念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外,也再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时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发展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河南地处内陆,在得知国外信息、传入国外事物上有其相对不便之处,从而限制了其时河南出身者的眼界.  相似文献   
38.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篇言"十二诸侯",实际上却记叙了十三个诸侯国的盛衰大事。对于其"篇言十二,实叙十三"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或是认为没有把吴计入在内,或是认为忘记更改篇名,或是认为没有把鲁计入在内,或是认为没有把秦计入在内。其实"十二诸侯"是有特殊来历的,司马迁是用"十二诸侯"来代称表中的"十三诸侯"。"十二诸侯"这个固定概念的得出是与司马迁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紧密相连的。"十二"之数和《史记》各篇数目一样,体现了儒家的一种天道观,有一定的象征,寓含着天道运行之意。  相似文献   
39.
最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思想的研究,学术界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关于恽代英哲学、教育、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相关探讨.与此同时,亦有学者尝试着从恽代英与毛泽东等人之间的比较,以及从社会史角度等方面人手,以此丰富对恽代英思想的横向研究.  相似文献   
40.
辛亥革命不仅引发了上层政治体制的变革,更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变动。以公产而言,官督绅办的传统运作模式维系着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然以辛亥革命为主导的政治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使乡村权力分配格局不断分化、重构并逐步走向失衡。公产之实际功能与象征意义亦因这种历史变动产生畸变,进而激化乡村内部重重矛盾,促成新的革命运动。考察公产运作模式之时代性变迁,分析这种转变的因果效应与制度根源,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整个20世纪即革命之世纪历史意涵的认知与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