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游朋轩 《河北学刊》2014,(2):178-180
柏拉图对于城邦的建构方式并不意味着他必定要偏向于某种政治乌托邦主义而游离于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而是意味着他采取了这样一种基本的理想性态度和方法,即我们不仅要关切和反思现实政治生活的合理性,更要在政治生活的道德应当性和完善性的层面及意义上对政治生活进行建构,予以反思。这种理想并不是通过技术理性或手段而得到的可预知的理想,而是属于一种终极性的反思和关怀。这种理想主义作为永恒的超越精神,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批判和引导作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而言,理想主义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2.
AGM理论认为,不一致是地狱.当有新信息输入信念时,我们应该禁止扩张到不一致,而用替代的方式修正信念.艾萨克·莱维驳斥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区分审议扩张和常规扩张的扩张方式.然后,以信息价值和避免错误为标准,借用效用函数对扩张进行评估.最终得出审议扩张到不一致是不合法的扩张,但是常规扩张到不一致有时是合法的结论,同时驳斥了替代在AGM理论中是信念合法改变的基本类型.但是,莱维的信念修正理论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有待我们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历史地审视逻辑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逻辑心理主义和形式主义,两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人类思想史上都有重要意义,不仅激起很多重要的讨论,也孕育了无数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详细梳理心理主义的理论历程,可以看到在现代哲学反本质主义的挑战之下,人类思想家寻找"确定性"——不论是恒常真还是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努力逐渐被寻找仅具有局部解释力的理论以及对交往理性的强调所取代,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争论必将变得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6.
近现代哲学之不同于以往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对"人是什么?"问题的追问,马克思关于"人是对象性活动"之命题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此问题的回答。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回答了"我可以期待什么?"和"我应当作什么?"这两个子问题,而对于"我能知道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深刻的回答,这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两个子问题的回答,即以科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客观描述,中介了对于"我可以期待什么?"和"我应当做什么?"问题的回答。可以说,"人是对象性活动"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哲学本体论基本原则,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是从"马克思哲学1.0"到"马克思哲学2.0",而非"两个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7.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中,事实与价值、主体与客体、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是西方哲学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元分立的标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划界。虽然学界一般认为狄尔泰精神科学追求的是价值的主观方面。但在狄尔泰那里,事实和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狄尔泰并不否认自然科学在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他认为对事实的认识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前提。在现代西方哲学二元论讨论中,无论我们坚持一元论或二元论都会造成一定的理论局限。因此,探讨狄尔泰精神科学方法论中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找寻二元论问题研究的理论出路。对于我们合理理解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正确处于西方哲学根本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唐君毅作为当代新儒家巨擘,其文化哲学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以"十字架"之说区别中西文化精神各具特色的精神气质,强调中西文化之"不同"。但另一方面,他提出"道德理性"是文化的本源,中西文化是"道德理性"的两种"发用",由此将中西文化的差异统摄在"道德理性"的观照之下,强调二者的"和而不同"。在贯通中西文化精神的基础之上,他提出"太和世界"的人文理想、"纳方于圆"的文化构想,以期儒家心性学传统的"返本开新"。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世界视野和圆融思想作为儒家传统面向现代化转化的一个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阿多尔诺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蕴含在其对社会概念的理解和规定中.阿多尔诺的社会概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在与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性争辩中产生.在阿多尔诺的视域中,唯心主义的社会研究揭示了社会的中介性和普遍性要素,但是这种中介性被强化为超越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力量,从而蜕变为意识形态;而实证主义则强调社会事实的直接性,反对社会的总体性理解,将社会理解为必须接受的现成事实.在他看来,这两种社会概念都缺乏辩证性和批判性,客观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辩护.因此,他揭示了交换的同一性要素对社会构成的作用,主张将社会理解为一个对抗的过程,甚至一个“问题”,从而为主体在社会中的批判和创造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这也使得阿多尔诺的社会理论具有了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0.
毛泽东的"实践论"与张岱年的"致知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两大典范。其基本内容包括:《实践论》与"致知论"中的实践观;《实践论》与"致知论"中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论》与"致知论"中的真理观。这两大体系形貌不同、神髓相似,恰如双峰并峙,二水分流,颇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珍视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