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论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侧重了“能力”,强调了“综合”,具有全新的涵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诸要素具有效益的潜在性,恢复和提高要素能力的艰巨性,要素配置运行态势的二重性等特点。因此,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对我国粮食经济运行的时代特点和适应国内外新环境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2.
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政府绩效评估是根据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应包括绩效目标系统、绩效比较系统、绩效测定系统、绩效反馈系统。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在于,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3.
民国初期的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期 ,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 ,如师范区制的创设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设立 ,师范教育学术研究的开展 ,一批名扬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师范学校的出现等。民初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 ,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师范教育的社会效益 ,也为后世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重视法律手段的运用是近代美国西部开发成功的因素之一。联邦政府将西部区域开发的政策法律化 ,规范西部土地的分配和使用、吸引外来移民、发展交通运输业、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对发展教育和科研给予直接援助、保护生态环境。法律运用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西部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25.
许富宏  杨青 《唐都学刊》2003,19(3):131-134
秦汉在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上,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秦延续传统一步到位实施郡县制,汉片面以秦亡为教训,历经数代三个阶段的艰苦探索,最终也确立了郡县制。两朝的历史及治国思想是形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秦汉确立的郡县制从根本上瓦解了我国早期带有浓厚血缘关系的世袭制度,催生了官僚制度,给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标志着自夏商周以来沿袭已久的职官制度出现根本性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26.
台湾问题虽纯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但国际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其中,俄罗斯的对台政策,对两岸的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在经济合作上,还是政治关系,军事问题上,俄罗斯都一再强调台湾是中国信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较好地处理了中国十分关注的俄台关系问题。俄罗斯之所以坚持这样的对台政策,是反思过去两国关系,并考虑其自身国家利益和维持两国良性互动的结果,但从客观上说,支持了中国大陆,牵制了美国,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相似文献   
27.
吕安兴 《河北学刊》2002,22(3):15-18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设入手,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它们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两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8.
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正统主义原则是维也纳会议奉行的重要原则之一并使许多旧王朝复辟 ,保护了各国君主制。本文引据事实对这些“公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指出一些史著没有完整地引用和理解恩格斯的有关评论 ,是对正统主义的功用的认识偏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以龚自珍、魏源的实学教育思想为其嚆矢,洋务教育思潮为其启始,维新教育思潮对其推波助澜,教会教育思想对其催化激励,清末新政将其推向高潮,辛亥革命则带来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争奇斗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教育体制的建立,预示着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30.
江泽民的发展观,就是他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变化的新情况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不断作出新决策、采取新措施,逐步形成一系列有关发展的基本观点。江泽民的发展观既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光辉,又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和个性特点,即思想的继承性、内容的创新性、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