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9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押辩诉交易做为美国结案率极高的一种诉讼处理方式,在我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熏诚然,辩诉交易不可避免会存在“暗箱操作“,但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武断地把辩诉交易制度拒之门外。而应理性的看待这一制度,美国式的辩诉交易我们不宜也不应全盘引进,但是其中所折射的现代法治理念的因素应当为我们吸收。本文拟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辩诉交易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52.
刑法解释方法一直是刑法解释学中的核心课题。在刑法解释方法中,文义解释方法作为传统的解释方法之一,其承诺法律自身中存在客观性,只有严格按照语义进行解释才能保证刑法解释的客观性。目的论解释方法主张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应遵循一定的目的,未必要机械地按照语义来进行解释,其关注的是在个案中法官如何理解、解释和应用刑法条文才能实现刑法的目的。因此,在目的论解释方法中,刑法解释的客观性是指“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53.
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法律化和在香港的实现形式,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香港基本法以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地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即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把大陆内地的社会主义法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域有机连接起来,使其统一于中国的一元法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4.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真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不仅必须实现国家投资主体角色、地位和权利观念的转换,还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国有股权的营运、监管机制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按照股权内在的本质要求,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能否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56.
《民法典》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生态环境损害重要的救济途径,但立法间私法抑或公法的规定,极有必要明确其规范属性。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具体阐释为修复整体生态环境,使不特定多数人对修复效果达到可接受的状态,保护公共利益和生态利益。然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并非等同于恢复原状之民事责任,受制于私法责任实现的技术风险以及割裂利益的趋同性,其无法在私法责任下得到契合解释。从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制度保护主体和设立目的出发,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归属公法责任。因此,从公法框架建立磋商后责令修复,之后选择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公法框架展现的制度效果远大于私法框架下的制度效果,其有效运行也有赖于其他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7.
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涉及合同效力、当事人的合同期待及利益得失等问题,倍受当事人及劳动立法机关的关注。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情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第31条规定过于笼统且存在若干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性质不清、操作性较差、授权不平等、适用范围缺乏必要的限定等方面,在实践中不便于实施且极易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正确阐释其含义,明确立法完善方向,寻求司法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8.
对经济法概念、对象、体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必须重新认识我国经济法的概念、对象与体系。基于对传统的经济法基本理论的深刻反思,我国的经济法应以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以宏观调控法、市场管理法、资产资源管理法及涉外经济管理法等为基本框架,从而构成我国经济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中国以“一国两制”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现代史上创下了一个奇迹,是没有先例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创造。从国际法看“一国两制”构想更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二、“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坚持一个国际法主体,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谋求大陆与香港共同繁荣与发展;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土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给予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0.
所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态势,是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今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刑事法适用过程中的倾向及其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及严打的刑事政策基础上一种理性的选择,它以刑事法谦抑理念为基础,不仅引领着刑事法改革的方向,而且是贯穿刑事法全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主线,它既是刑事立法政策,也是刑事司法政策和执法政策。当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表层态势表现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趋重性、刑事和解机制适用的扩大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层态势表现为呼唤犯罪分层的立法明确性、呼唤刑罚体系的多元化及引导刑法解释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