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01.
影响社会企业发展的主体主要有政府、社会、市场和第三部门四个大类,政府是社会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者,同时也体现在它是民众需求倒逼机制的践行者,发挥着统领作用。政府通过权力运行扮演前述双重角色,对社会企业施加影响,其中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有诸多的负面效应。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统领作用,必须明晰其权力边界,并假以自律和他律机制,实现社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3.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项工程建设的进程,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诠释。只有系统地诠释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之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其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4.
收入分配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系统性突出问题。面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和任务艰巨性,需要从本质上把握收入分配改革在现代社会发展变迁和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属性意涵,并以此为依据整体上构建收入分配改革逻辑的框架和理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演变模式脱离了传统社会的既有轨迹,同时对传统的治理逻辑提出了挑战。收入分配改革是内嵌于现代社会发展和治理转型背景下整体性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具有发展进程的同步性和改革逻辑的自洽性。社会改革的思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应得到必要的强化和彰显。通过社会自治、多元治理及再组织化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制度基础、机制路径和公正载体,并以社会改革带动整体改革,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05.
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关键分析路径与重要研究派别,从文化及认知角度阐释制度的结构性影响,凭借独具特色的合法化制度逻辑,充分解释社会秩序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从社会学制度分析传统与卡耐基学派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资源,诞生于组织理论分析范式转换与研究议题拓展的理论背景之下,在认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现象学社会学的推动下,围绕组织同构问题形成文化及认知研究取向的学派身份认同。组织分析制度主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分析层次保持连贯的理论逻辑,促进制度个体主义、方法论制度主义、认知过程研究等方法更新,持续探索合法性的来源与类型、组织形态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内在关系、制度变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方式等议题。客观评价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学术地位、理论观点与研究特色,需在归纳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位加强中国政治学和世界的广泛对话,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认同度。其次是学科之间的互鉴与对话,即合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以政治学为中轴的交叉学科体系,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政治学回应当下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方法之间的互鉴与对话,打通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对政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不同的研究特色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版图并推进不同研究流派之间的交流合作。互鉴与对话旨在本土诉求和全球视野中,既遵循政治学普遍的学科逻辑又彰显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价值、主体以及方法是理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素的重点所在.通过展现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价值系统上多维性、主体结构上层次性以及方法体系上复合性的特点,就能够勾勒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素的深层特征,为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较为系统的视角与科学的认知,进而助益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日本学者佐藤诚三郎认为,1955年以后的日本政治体制是典型的一党优位制,自民党是世界上最强有力且稳定的政党。日本政治体制的一党优位制是指日本自民党自1955年获得政权以来,至1993年大选之后,除自民党和日本共产党之外的七个政党和一个会派组成的八党联合政府的38年间,完全由自民党单独执政,未发生政权更替的政党体制。判定是否为一党优位制,具体来说,必须满足三个要件:一是选民看起来是稳定的;二是绝对多数门槛被明显地超过,第一政党和第二政党间的差距较大;三是连续三次确保绝对多数议席。可以说,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符合时间上的这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9.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获取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考量平台。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先破后立的过程,转型期呈现出社会结构和阶层多元化、利益关系与利益格局复杂化、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碎片化的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认同困境问题,其中,利益分化与分配失衡是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诱因,经过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感两个心理变量,加之公民利益表达的不顺畅和受阻,最终导致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中青年群体养老诉求被忽视、参保积极性低的现状及其可能导致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可持续等问题展开分析,认为政府在探讨养老制度改革时不仅要解决养老制度的并轨问题,实现养老资源的代内公平,更要关注养老制度的接续问题,实现养老资源的代际可持续.因此,文章提出要关注中青年群体的养老诉求,提高他们参与统帐结合养老制度的积极性,在增进政府信度和政策效度、平衡财政收支、优化参转手续的基础上,做实养老金帐户并缓解代际矛盾,推进制度的长效性,维护社会的持续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