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商界新秀”枝子在事业成功之后重返家庭,重归“厨房”。一方面是因为单纯的事业成功给她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男权社会拒绝认同的“女强人”身份反而让她感觉孤单落寞;一方面是因为男权传统造成的精神上无法摆脱的对男性的依附。枝子爱情的失败源于她的爱情幻想与自身身份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72.
在解构主义文学观的观照下,呐喊一词所衍生的意义系统里所具有的相互抵触的意叉,把《呐喊》的隐喻意义引向了多重可能——呐喊指向的多重性、呐喊者身份与疗救方案的复杂性。因此,对鲁迅《呐喊》的单一性的阅读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3.
<正>2006年12月28日,由广州宏希文化公司策划发起的湘西文化考察活动第一批成员来到湘西,进行“文化遗产考察、沈从文文学之旅”和“凤凰古城、民风民俗体验之旅”等活动,并邀请  相似文献   
74.
世俗化的民间社会与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抱负的民间知识分子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精神的裂痕,也使得民间知识分子深深感到自己在民间社会中的身份尴尬,这种尴尬集中地表现在理想实现的压力、生活的困顿和身份认同的尴尬等方面。  相似文献   
75.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美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76.
湖南湘西土家语地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湖南湘西土家语地名为例,探讨了地名与土家族历史、地理、经济的关系,挖掘了土家语地名的文化价值,为宏扬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当地经济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7.
“新批评”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是“新批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定的契机下,中国学者开始译介“新批评”,主要集中在艾略特、瑞恰慈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上;通过展示早期译介的基本状况,对“新批评”引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及译介策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8.
吴晓 《兰州学刊》2004,(5):245-246
作为志怪小说的《搜神记》记录保存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 ,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性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特性。首先它是深受重视记录民俗传统的影响而产生 ,是干宝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个人叙述文本 ;其次该书是运用类似于现代田野作业的方法加以编撰而成的 ,在资料搜集方法上具有民间文学性 ;第三是该书中确实记录保存了大量流传于当时的口头作品 ;第四是学界对它的评价 ,充分肯定了其民间文学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9.
史诗作为记载原始历史和远古生活的重要题材对少数民族的人们起到了凝聚和延续的作用。在我国贵州清江水一带的苗族地区里,流传着多种民间史诗,而这些民族史诗多以叙事诗为主,是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记录。本文将探索苗族史诗所叙述的历史和其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文本,"民间文学"是由文化持有者、文化事项、文化接受者、文化语境和媒介等诸多要素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其意义生发和功能彰显的途径依赖于各要素间的冲突、协商和对话.这使得"民间文学"无时无刻不呈现出变动不居的动态性、多义性和生活性的文本特征,也赋予了理解该文本的多视角性、多维度性的阐释特征.重新阐释"民间文学"文本的内在文化特质和文化意义,以此发掘其内在文化逻辑,这是有效提升"民间文学"课程品位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