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4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现实生活是艺术之源。塑造高于现实的艺术典型 ,则是作家神圣而艰难的使命。海明威孜孜不倦地追求、提炼与创新 ,终于鬼斧神工地塑造了一个世人皆惊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53.
论典籍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以《道德经》英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籍的翻译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典籍的典型代表,以前人们更多的是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其译本.意象既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又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古今中外人们对言、意、象的追问和思考从来没有间断过.随着当今多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人们对语言与意象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梳理和总结文学意义的构成和古今中外对意象的不同理解,并结合<道德经>的英译本探讨中西意象转换的文化差异问题,以揭示意象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翻译文学被当作启蒙和教诲的工具而得到大力提倡,与此同时,女性也被推向中国历史的前台.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文学出现了"写情"和"女性"题旨作品的广泛流行.翻译文学作为当时输入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介质,引进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异国人物形象,其中各种西方女性形象的输入激发了国人对新型性别秩序的想象和重构,翻译文学成为性别话语交锋的斗争之场.  相似文献   
55.
英语语音教学是对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英语语音习惯非常重要。根据语音学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要求和当前大学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的现状,提出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的语音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是培养学习者的语音习惯,并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语音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56.
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7.
青年莎士比亚的诗作 ,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对爱的向往、渴望和追求 ,是其进步人文观的重要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58.
本文在分析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角度讨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如何折射和反映了这种精神的形成,从而成为其文学的一种传统。本文认为早期加拿大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对亲英同化政策的怛忧、疑惑、就应该是加拿大民族文化拼合精神在其文学中最早的反映。之后加拿大文作品中日益明显的对二元文化的隐喻阐释,和随后的从多元文化角度对少数民族所遭受到的文化摧残的反思,这些文学艺术探索终于汇成了明显的加拿大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文化的冲突 ,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言的不同风格和内容。通过语言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分析可知 ,文化冲突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汇缺失、语用意义不对等等方面。因此 ,语言学者应当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 ,努力扮演好文化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60.
托马斯·潘恩(1737-1809)是出生在英国的美国政论家,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美历史,特别是对美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常识》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于1776年1月在费城出版,发表后数月间就行销了50万册,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为当年7月通过的《独立宣言》奠定了基础。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