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836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588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媒介形式的裂变,消费群体的分化,在一个消费者注意力极具分散的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依靠传统单一的营销传播模式来进行品牌信息的传播与形象的塑造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营销传播环境了。因此,整合利用其它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来进行品牌营销,成为了企业的新型营销传播策略。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事件营销的内涵来揭示公共危机事件的营销价值,并结合此次汶川地震,论述企业如何通过整合利用公共危机事件来进行品牌营销,并提出几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2.
在比较诗学领域中 ,对不同文化和文学传统中的中心范畴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西诗学中“道”与“逻各斯”这一对支撑性范畴 ,从其确立和延伸的方式论及其文化内含。作者认为比较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对中心范畴进行深入探讨而非表层的比附  相似文献   
93.
试述接受美学中的"意义未定和空白"及读者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叛而出现的.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把"意义未定与空白"作为作品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强调读者及其阅读,实现了西方文论第二次大转向.  相似文献   
94.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发达,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称之为"眉山现象".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由家族文化发展为文化家族,通过教育与科举,部分人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谓"眉山现象",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95.
《狗年月》是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之一部,这部作品与其他两部相比,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本文集中于分析小说中的"代现象",并以此为基点讨论德意志保守主义传统与纳粹统治的关系,揭示在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与争执,进而讨论如何承担历史责任的主题.  相似文献   
96.
李金发诗歌借用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书写诗人对异域生存的理解.在异域,李金发时时感到自己是一个无根的异乡人,从而在现实中自贬身份、自抑情感,在诗学策略上,则以沉郁为情感底色,并撷取大量"丑恶"的意象来表现.这就是李金发诗歌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97.
以经学作为理论资源 ,运用经学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话语方式来定义和评判文学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时至 2 0世纪初 ,经学对人们文学思考的控制却难以为继。此时王国维的一系列文学研究活动颇引人注目 ,尤其是《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分别在小说论、词论、戏曲论三个领域消除了经学眼光 ,尝试了新型的文学批评模式和文学研究方法 ,其基本思路、价值体系和主要术语 ,都已凸现出“后经学”文论的特征 ,成为中国文论走出经学时代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8.
中国现代文学中曾有一次"洋雅"与"土俗"之战,然而都往往被学界所忽略了.其实,这场"洋雅"与"土俗"之战,关系到中国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性问题,我们不能不反思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
《伍子胥变文》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文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0.
社会新闻在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方面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大众传播的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过多地报道负面新闻,一些媒体一味追求"看点"和"卖点"而不顾及或较少考虑其社会影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乃至杜撰、编造新闻,等等.鉴于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社会新闻报道,充分发挥社会新闻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