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83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599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胡铨散文论     
胡铨不仅气节高尚,而且是散文创作高手,可谓文、行兼备。他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内容丰富,感情深厚,艺术高超。胡铨散文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文章气势磅礴雄放,二是深受《春秋》的影响,三是根柢学问。对这三个方面的特色进行深度分析,试图揭示出胡铨散文创作的成就,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2.
东亚多个民族中都有关于獭的故事。如广泛流传于中国、越南和朝鲜的獭与人类女子交合而生下后代的传说,即所谓"老獭稚"型故事,早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然此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民间传说和传统文献记载的辨析,几乎没有注意到佛典中的相关记载。在印度佛教中,视獭为前世恶人所变,獭的本来形象并不妙。但本着救度六道众生的慈悲精神,仍将獭纳入教化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3.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4.
止斋诗初论     
止斋诗在诗思上具有郁勃不平的政治情感取向,但同时又能融苍浑于平实,归怨艾于雅正,体现出情兼怨雅的趋尚。止斋诗在诗艺上颇重用典,有意求雅;颇重炼句,有意求工;颇重炼意,有意求新,体现出淳雅工巧的创作追求。止斋诗具有不可忽视的多重诗学意义。一方面,它折射了永嘉学派的历史演进,其对雅正之思的强化正是陈傅良事功学术旨趣合乎逻辑的诗学呈现,而其与科举密切勾连的诗艺探求则对永嘉之学最终演为辞章之学深有影响;另一方面,止斋诗虽为"学人之诗",但它在诗歌的抒情性与工巧性追求上,又对包括"永嘉四灵"乃至江湖诗派在内的"风人之诗"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真正前驱性地参与了南宋后期唐韵复归和"宋调"式微的诗史进程。  相似文献   
95.
二元对立中,对立的两项总是不对称,这个现象很早就被人注意到。钱锺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论卷中有长文,其中引魏源《古微堂集》:天下物无独必有对,而又谓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贵不可双,两势不可同,重容双同,必争其功。何耶?有对之中,必一正一副。钱锺书评论魏源这段话,指出此为  相似文献   
96.
介词的隐现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框式介词同样具有这一特征,其使用具有一定弹性:时而具有强制性,时而具有选择性。作为一种特殊的介词框架,框式介词的隐现规律必然牵涉到前、后置词各自的使用,其隐现情况也是复杂多面的。虽然框式介词的隐现只是一种语言表象,但却受到了来自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的共同制约。这些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交叉,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框式介词的前、后置词在句中是否出现,其规律不是绝对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给予了贾宝玉大量的笔墨,这是其在小说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但这导致人们往往误认为宝玉及其父贾政是荣国府以及其贾氏家族的核心,往往过高地估计他在其家族中的实际地位,但在小说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能代表其在贾府实际生活的地位也是如此,而作为长房宁国府爵位的承袭者贾珍在宗族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往往被人忽视,本文从小说自身出发,并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综合分析贾珍在贾府中的宗法地位。  相似文献   
98.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大众媒介表征密不可分:大众媒介通过拟态环境的构建,形成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促成了风险传播的蝴蝶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形成社会风险的三方面成因:价值层面上,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不足,价值培养欠缺;制度层面上,公益节目欠缺,政府信息制度贯彻不力;内容层面上:网络媒介的风险长尾效应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99.
时间问题,一直是叙述研究的核心问题,也一直是众说纷纭。讨论所有叙述体裁中的时间问题,情况复杂化了,问题反而容易说清楚。"叙述时间"是个模糊的大概念,指被叙述时间、叙述行为时刻、叙述内外时间间距、叙述意向时间。这四者都称作"时间",其实是时间有三种不同形态:时刻;时段;时向。这四个范畴,三种形态,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时间关系网络。而每个叙述体裁,甚至每个叙述文本,时间网络的布局都很不相同。本文分析了几种可能的组合,最后试图得出一个基本的分类方式。而时间方式的分野,实际上就是各类叙述的本质特征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0.
“词类是初始概念”是汉语词类问题的最新、最重要的观点.这一初始词类观认为,词类随语言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伊始初始词的表述功能即词性.初始词类观背后是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基石——“词源”语源观.“词源”语源观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语源观,但它却是一个从未被讨论、更遑论被证明的根本错误的预设.初始词类观既缺乏根基,又与相关理论和语言实际相违.按笔者提出的浑沌语言学的观点,词汇源自浑沌语的分化,词类是语言系统发展成熟后,人的语法意识和语法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