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除四害"是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构成,其目的是为消除疾病、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同时利于恢复国民经济、增加粮食产量。为贯彻实施"除四害"运动,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全民社会动员,通过采取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模范榜样的典型示范,革故鼎新的思想教育,对"四害"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更新了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国家政权巩固、国家形象塑造和群众政治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大跃进"形势下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等"左"的错误影响,运动效果亦存不足。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新乡贤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支撑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厚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净化力,而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队伍建设、社会号召力以及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困境,这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为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发挥新乡贤文化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时代价值,需要做到健全新乡贤的培育机制、发挥新乡贤文化的价值功能以及强化新乡贤文化的服务导向。  相似文献   
66.
乡村治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乡村治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村社合一"阶段"、政社合一"阶段"、乡政村治"阶段"、三治结合"阶段。70年的乡村治理变迁历程表现出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由间接到直接的转变,二是乡村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三是乡村治理的模式——由"管治"到"三治结合"的转变,四是国家与乡村的治理关系——由"汲取"到"给予"的转变。同时,有五条鲜明主线贯穿整个变迁历程: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统领、以平衡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为内容、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需要、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旨归。新时代加强乡村治理需要紧扣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治理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7.
在朱子齐家思想意涵中"家"不仅是社会组织的概念,而且是一种伦理范畴的本体论建构,折射出宋明理学对于"齐家"环节基于存在论意义的审思.朱子齐家思想从宇宙本体论的发生视角透视了家现象的哲学根基,揭示了"家"在中国传统中重要文化地位背后的存在论基础.朱子的齐家思想涉及家族规训、童蒙教育与礼俗建制等内容,从理与事、教与学、公与私的辩证互释中获得理解周遭世界的基本模式.由朱子齐家思想出发考察中国哲学基于"家"的本体论和存在论建构而延展出意涵丰厚的家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美德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8.
本文使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甘肃金融规模的扩张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甘肃省金融系统效率的提高则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此外甘肃省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9.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强国发展势头衰减,一批新兴国家特别是体量庞大的中国开始从国际体系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国际秩序处于加速转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外交,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如走和平发展之路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博奕、制度参与与制度创设、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大国责任与量力而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和矛盾.这要求中国外交具备驾驭各种复杂现实问题和平衡解决矛盾的艺术.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恰当定位的基础上,中国外交需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给出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0.
美刺、正变是《毛诗》说的重要内容,魏源认为《毛诗》美刺与正变之说,对正确理解《诗经》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批评。但魏源并不否定美刺说与正变说本身,他所反对的只是《毛诗》的篇篇皆有美刺、以美刺为《诗》本义的美刺说,及其以正与非正言正变的正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