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胡华丹 《经营管理者》2013,(8X):273-273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着手,还需要从政治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努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其政治价值观健康与否对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进行引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2.
随着技术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以及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比较研究的加强,在技术的视域下对二者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在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关系层面,马克思的工具理论具有实践性特点,而海德格尔的用具理论则具有使用性的特点,这一差异导致其对人本质形成作用的不同;在生产的社会性和形而上学的生产层面,马克思关注的是处于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具体的人,海德格尔尽管分析阐述了“上手状态”,却没有为人找到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对人的异化层面,马克思将技术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联系起来,而海德格尔则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物质生产,从社会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异化,从而与海德格尔“此在”理论中人的本质理论和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分析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3.
罗晓颖 《求是学刊》2008,35(3):22-25
一 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原子直线运动之外加进了原子的偏斜运动(parenklisis,clinamen).人们几乎没有多少异议地接受了这种说法.原子偏斜因而也成了伊壁鸠鲁哲学最为惊人和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十分吊诡的是,我们在伊壁鸠鲁的现存文本中却几乎找不到论述原子偏斜的片言只语.当然,伊壁鸠鲁的大部分著述都散失了,可如此"脱漏"仍令人诧异.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仔细梳理了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到董仲舒第一次"嬗变"过程。"嬗变"在这里不是贬意,而是对旧儒家思想的积极的扬弃。文章主要对儒家何以可能、嬗变何以可能、怎样嬗变(即嬗变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明其变,求其因;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大幅度递增。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风险增大,就业纠纷增多,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构建和谐的就业及劳动关系是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46.
由于受传统宗族治理、人治思维和宗教文化影响,民族地区法治文化滞后,法律运行不畅,民众法治意识淡薄。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为此应加大经济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法治文化教育事业,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渐进推进,还要加强普法学法,增强法律实施的实效性,让法律成为人们的内在信仰。  相似文献   
47.
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角度,对《孝经》学史上题名为“郑氏注”的传本为何得到推崇并盛行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考察,发现东晋官方有意识地提升了《孝经》“郑氏注”这一传本的权威地位,《孝经》郑氏注的微言大义确实与东晋官方的政治诉求存在明显的共振.该结论对于解决《孝经》“郑氏注”是否即为汉末大儒郑玄所注的学术争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8.
从2014年全国逻辑应用与逻辑教育大会讨论的情况来看,当代中国逻辑应用和应用逻辑研究呈现出多维化的态势.在逻辑教育方面,逻辑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培养受到重视.在逻辑研究方面,传统逻辑得到深入挖掘,语言逻辑的研究大放异彩,概率逻辑的研究受到瞩目,研究方法得以革新.  相似文献   
49.
国家文明富强、人民生存幸福,有赖于优良制度。优良制度是以宪治、共同人性、人权民主、自由生存、权责对等、公私分明和权利博弈权力为基本构成内容的制度。因而,制度创新必以宪治为立足点,以明确契约、实行共和为精神土壤,以尊重共同人性,选择以人权民主为基本取向,以凡事讲求权责对等和公私分明为制度运行方式,以权利博弈权力为制度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0.
"世界"范畴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有其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论述用具对世界的"揭示",艺术对世界的"解蔽",物对世界的"聚集"和现代技术对世界的"促逼"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逻辑演变,从而显示"世界"这一范畴在其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