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4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燕 《江淮论坛》2003,(6):102-107
妓女文化在明末清初空前高涨,出现了一群艳绝风尘、侠骨芳心的秦淮名妓,以秦淮八艳传名最广.她们诗韵骚雅、道德气节兼具,形成了内涵独特的"秦淮名妓现象",让明清之际的江南士子们黯然失色.她们的出现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与文化遇合的必然,是万种风情的南明士风和富有个性的南明文化成就了她们.而她们的出现也正预告了一个民族行将灭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32.
青藏高原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在这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顽强、乐观而善良的生活态度,用各种文化手段与行为保护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今天我们深入了解藏族文化,不难发现从生计方式到各种文化禁忌,无不渗透着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并使万物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试图对藏族文化中生态保护的意识理念及文化实践作一梳理,以探讨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在制作“易中天品三国”这一档节目的时候,打出了“百家讲坛”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的三张王牌:悬念牌、名家牌、顺势牌[1]。这个经验是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层面来谈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使这个节目成为了2006年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清理这个事件的时候,发现这三张所谓的“王牌”其实并不能解释“易中天现象”的全部内涵,理由非常简单:这三张牌其实是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所熟知的常用手段。也就是说,让易中天如此容易地如日中天的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逻辑,而是一个文化逻辑。这…  相似文献   
34.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8,21(5):69-74
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的道德立法原理乃是平等。人类追求平等的历程,表征为不断创建新的制度文明的历程;反之,人类创建制度文明的历程,同样是不懈探索平等生存发展的历程。平等的观念、思想来源于自然,萌生于人类前文明时期;国家诞生之后,这种自然平等观念、思想演变为等级式平等的制度立法原理;近代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人平等思想,成为现代人类制度的道德立法原理。人本中心论的人人平等的制度文明,从根本上忽视了自然权利、万物生命权利的平等这一存在事实,把人类引上片面征服和掠夺的道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生态链的断裂。当代制度文明应该建立在物权与人权普遍平等的基础上。物权和人权普遍平等,构成了当代人类制度文明创建的道德立法原理。  相似文献   
35.
电影叙事学不是关注电影表意的层面,它主要关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是对一个影视作品叙事结构的抽象性研究分析。本文将以电影叙事学理论分析《撞车》的叙事结构。一、影片《撞车》用分段交叉结构讲述精彩故事。电影叙事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故事  相似文献   
36.
新千年伊始 ,四川人民出版社将阳正泰先生近二十年来的一些哲学论文、杂文随笔、散文诗歌辑集出版 ,且命名为《德馨集》。按作者的说法 ,“书名出典于中唐时期杰出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作者的心迹业已十分明白无误了。纵观全书 ,仙、龙安在 ?揣摩之余 ,深感阳正泰先生这部集子中的“仙”与“龙”不是别的 ,正是充溢于全书字里行间的饱含着勃勃生机的思想动力和由此而来的富有深度的哲学沉思。这两方面 ,就存在于该书的“引子”和“学海扬帆”之中 ,又浸淫在“市井漫…  相似文献   
37.
基督教文化因素,并未在1949-197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中销声匿迹,只是基督教文化在现代汉语文学建构中的话语方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20世纪上半叶的伦理话语转向政治话语,再由政治话语演变为文学修辞.新中国文学30年中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的个人心性中,还程度不一地发挥着信仰改塑、苦难担当、灵魂救赎和文化政治的功能,其存在方式也更为内在、更加隐蔽.它对新中国文学修辞和文学意义的丰富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想象中透露出独特的宗教意味.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提出,发掘和弘扬庄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建构现代生态哲学、指导人类和谐有序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9.
消费主义时代仍有悲剧,但权利方与资本方无意承认.否定前政治的悲剧成为权利允许的主流,如"17年"、"文革"的历史悲剧,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政治悲剧.消费时代由于市场的需要,好来坞大团圆模式成为主流.消费主义时代的悲剧书写变形,张承志、史铁生的理想主义悲剧带有宗教思辨的超越性,残雪的现代主义悲剧置入人生人性的悲剧思辨与文革政治变形.罗伟章的人道主义悲剧展示了消费主义时代农民命运悲剧与人道主义严峻性命题.灾难书写是悲惨.第三种悲剧在中国缺乏作家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40.
于丹的《论语心得》在央视栏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中华书局出版了该节目的讲稿,销量一个月内突破了80万册,估计最终将超过易中天的《品三国》(上)。我们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论语心得》的畅销;第二,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论语心得》的性质呢?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一首先,作为电视媒介和出版媒介来讲,销路来自于需求。《论语心得》的火爆,说明受众需要它。那么,受众为什么需要它?它又是如何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呢?答案可能是,在这个日趋理性化、功利化的社会,人们对精神价值的可靠性产生了强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