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9篇
丛书文集   36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认为:神话的起源与宗教的起源同步,应定为旧石器中期。原始社会早期产生的神话不同于后来万物有灵时期的神话,可暂名为活物论神话。这类神话与原始思维尤其是与互渗律(混沌律)关系尤为密切,具有物我混同和原逻辑思维等特点,它和当时人群的生活状况相通——以狩猎为主,采集、渔业为副,故多数是自然神话,少数是植物神话。活物论神话与童话、寓言原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因此对待后世流传的童话和寓言,要耐心仔细地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评新儒学派“文以载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理学是新的儒家学派。理学家重建了儒学道统,并为了儒学的醇正而对唐宋古文运动提倡的“文以贯道”进行批判,表述了“文以载道”的观念。理学家认为文仅是载体,若失去主体,或主体不用它,它则是无用的虚饰;因而要求文学成为政治道德教化的工具,服从统治阶级狭隘的功利要求。由于理学家近似宗教的狂热与固执,遂陷入了哲学与文学的迷误。中国正统文学却从此屈服于外在的规律而走上异化的道路。中国文学思想易于接受“文以载道”的观念,然而结出的往往是精神的苦果。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主题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不少评论家已经评论过了,关于它的主题,见仁见智,各有所据,但说到点子上的不多。电视连续剧《围城》放映以后,刊头报端,也是论者纷纷,却也少有直指心源之见。还有人对杨峰的片头题词提出质疑,认为它未能切中主题或不能完全概括《围城》的思想内容,这是不了解《围城》的用意所在,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方鸿渐形象塑造的真实内涵所造成的迷惑。杨绛是最了解钱钟书的,也最了解《围城》的主题和方鸿渐形象最深层的思想意蕴。她给《围城》电视剧的片头题词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  相似文献   
14.
15.
近十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成就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相对而言,《三国演义》版本的整理工作却还比较薄弱。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力求取得较大的突破。《三国演义》版本整理的现状现存的《三国演义》版本颇多,重要的有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观,是很值得注意的。他不仅坚决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而且对全盘反传统主义也是持批判态度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十年来,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作了一系列的讲话和指示,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4月9日—11日省社科联召开了《邓小平论文艺》学术讨论会,我省部份文艺理论工作者、学者和教授聚集蓉城西郊,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小平同志的文艺论述。大家认为,小平同志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10年文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任务、功能、对象等重大理论问题。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50年前郭沫若的一篇重要佚文《和大众握手——谈目前的文学论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口号”的论争提供了最新的材料。佚文反映了在“两个口号”论争中郭沫若与鲁迅、茅盾的一次新的论争和发展态势,因此特别具有文学运动研究的价值而受到现代文学家的重视。 一 这篇文是四川省图书馆的朱美兰同志发现的。文章写于1936年,发表于1937年2月出刊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正邪兼赋”说与正面人物塑造李庆信如果说写人是小说叙事的中心环节,那么,塑造正面人物,在小说创作中往往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正面人物在一般作品(侧重讽刺暴露或抹去了一切理想光采的作品除外)中,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直接关涉到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辉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运动巡礼文天行大后方的抗战文学运动,无论从中国文学发展还是从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抗战八年,文学运动就持续了八年,对文学的发展、现实的促进都有深远的影响。它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罗荪说:“抗战时期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