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3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929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民国时期瘟疫频仍,经常爆发天花、霍乱、鼠疫、疟疾等重大疫情,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由于民智低下以及医学卫生条件的不发达等原因,许多人只能听天由命,出现求神驱鬼等消极迷信的思想。现代文学真实地展现了疫灾之下迷信之风盛行,产生了招魂、求神、躲病等形形色色的迷信救治现象。  相似文献   
42.
郝立新 《理论界》2012,(4):158-161
现行规范汉字中读音、形体和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和谐现象。读音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语音的发展、中断的变化、方言的影响、异读的结果、声符不能准确表音等原因造成的。形体不和谐现象,是同源分合、形体演变、整理不当、偏旁作用降低等造成的结果。意义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意义变化、意义偶合、同源分化、同音假借、义符不明等。  相似文献   
43.
张旭曙 《学术研究》2012,(12):153-158
数理形式、绝对理式、实体形式是西方哲学美学形式观念的三大精神元型。古代哲学美学的形式观念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其总体特征是一元论的,即探求统摄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原因、根本原则、统一的基础。古代世界美的概念总与某种形式要素如数、比例、对称、光联系在一起。古代世界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审美范式是模仿和象征,其实质关乎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即多样复杂的质料和统一单纯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最高、最美的和谐形式,在古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神",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自然"。  相似文献   
44.
龚于芬 《理论界》2012,(3):151-152
高本汉将中古庚韵的主元音拟为舌面次低央元音,在重唇音有一个i介音加央后元音就会演变成轻唇音的说法被支持后,中古庚韵的主要元音需要被改动成舌面展唇低前元音。重唇音变成轻唇音还有"三等合口"这另一个条件说,本文以为"三等合口"的说法在本质上与"i介音加央后元音"并无二致,所以庚韵主元音的拟音仍是维持舌面次低央元音。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一格非在《作家》(2011年第17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春尽江南》。格非十余年来全力打造了三部曲,前两部是《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通过三部曲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而《春尽江南》则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相似文献   
49.
优化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具有代表性的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为例,分析美国州立大学经济学专业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学时分布及课程实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徐一超  陆扬 《求是学刊》2014,(2):120-127
晚清政论多疾病修辞,"新时期"初期文论泛滥伤痕修辞,二者的差异透露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两种心态类型。有机增生性的内在疾病具有全局性、弥漫性;匮缺性的外受创伤则带有局部性特征,关联外来异质力量楔入以后分隔出的二元对立格局,极具"宣示价值"。吊诡的是,晚清知识分子的"疾病情结"在西方列强外部入侵下产生,"文革创伤"则起因于一个统一政权内部的变乱:"词"与"物"在此发生"错位"。"病"、"伤"修辞在历史语境中分别反映出"忧思-自省"与"控诉-自清"两种相异心态。这种心态转型与意识形态主流及其对立斗争思维的深度影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