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抗战胜利前后施复亮经济建设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复亮(1899—1970)是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抗战胜利前后,他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体制和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以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方案。施氏的方案虽在整体上已被历史否定,但他的经济思想与政治思想──中间路线一样,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值得我们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72.
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带有厚重的意识形态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社会转型过程都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意识形态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是互为里表的过程,但意识形态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基于特定的情境对制度变迁发挥着正向或者负向的推动或者阻碍作用,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析变量,意识形态的变迁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73.
翁慧琳 《兰州学刊》2003,3(1):22-24
民主作为一种多层次决策的手段 ,它的发展程度和实现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在经济上发展市场经济 ,势必要在政治上实行民主 ,但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对江泽民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4.
所有制结构调整作为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中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其结构变迁改变了社会阶层的结构和社会的分配方式,决定了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并最终影响生产力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科学调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5.
李军 《理论界》2009,(1):14-16
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大义出发,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我党时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时候用到了这样的表述: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政策的内在价值理念的体现,与我党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架构"一国两制"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76.
党员的主体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这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集多方面意见进行了归纳、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的自我认同观与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马克思的自我认同观,考察了自我意识的个体发生及其现代文化的主体性转向、自我认同与社会承认、人的尊严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现实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活动,强调通过社会关系来实现(而不是建构)自我这一马克思的本真性理想,以此提示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8.
医学哲学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哲学是医学与哲学之间的哲学性边缘学科。医学与哲学在逻辑上和历史上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医学在它的历 史发展中,总是处在各个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同当时的哲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医学哲学同样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的 发展过程。我国的医学哲学研究在经历一段曲折之后,已出现了繁荣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9.
比照于欧洲近代科学逐渐“体制化”的过程,我国明清之际的科学事业尽管也经历过一次不小的高潮,却终于未能确立起近代意义的科学新体制,并从此拉大了与西方科学的差距。本文从基本信念的转移与否、对待功利的不同态度、理性主义的表现差异以及进步还是“复古”的思想倾向等方面对中西科学的这段历史作了对应性考察,并揭示明清之际科学的主要失误就在于非“体制化”。  相似文献   
80.
<57-58手稿>并不是一部脱离其它社会领域抽象研究经济现象的纯粹经济学著作,而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哲学结合的典范.第一部分,提出马克思写作<57-58手稿>的理论基础是新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并考察了部分西方经济思想家对马克思经济学中这一基础的领悟和理解;第二部分具体考察了在<57-58手稿>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方法论体现;最后,本文认为<57-58手稿>的内在精神和研究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方面具有重大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