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96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87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3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计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会计法律规范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会计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本文从会计法律规范的性质入手,对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历史发展作了梳理,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理论.  相似文献   
72.
救生缓降器是一种对于广大消费者比较陌生的属于消防类的防灾救生产品,本文采用整合营销策略,即从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促销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将其成功的打入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73.
天津财经大学非统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专业针对性,应加强统计学案例、统计学软件、以及二手统计资料的搜集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并应改革考试方式和授课方式,以使各项教学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并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4.
作为新常态调整下发展起来的全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给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是金融发展意料之外也是结构调整下情理之中的结果。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破解存在的掣肘,进而引领其健康发展?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入手,运用相关金融基础理论,以金融与互联网功能耦合的视角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角度把握其发展逻辑,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立体框架展望。  相似文献   
75.
《尚书》文体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是多方面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六体"的文章学地位。"六体"不但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体的生成,而且影响了后世散文创作和文章风格的形成。二是"记言"的史体价值。《尚书》主要汇集记言文献而成,开启了先秦史传文献的"记言"体式,且对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生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史传编纂学意义。《尚书》很好地处理了记注与撰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后世史学著述的轨范。  相似文献   
76.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于英美法系现代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从我国法际差异和法际协调的角度,具体统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定位和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形成比较合理的制度体系。作为连接公法和私法领域的有益桥梁,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法律部门。宜进一步限缩“故意”中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范围,宜“以引起他人损害为直接目的”,即需具备主观恶意,,才适用惩罚性赔偿。在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方法上,应区别不同情况作出规定。新修订《消法》第55条中“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建议修改为“法律另有较高赔偿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面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陷,可以通过利益收缴等方式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77.
梳理Shift-Share模型的演进过程,讨论了不同形式的Shift-Share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并将其拓展到区域空间影响测度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和测量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长三角地区产业空间影响测度,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8.
便利化是中国自贸区制度试验的核心内容,也是自贸区投资环境的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多边规则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经验分析,认为我国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是初步的,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应关注与高水平国际规则对标,坚持企业导向,并以智慧城市为目标构建基于网络的便利化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考察了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的起源问题.《周易》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逻辑推理方式--推类,形成了推类的基本方法和孕育了推类的法则,从理论上奠定了推类逻辑的传统.据此,可以确认:《周易》就是推类逻辑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0.
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从理论上把握它在现时代的新特点,解决它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相统一“何以可能”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赋予非公有制以新使命,非公经济的高效率性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置于更加现实的基础上,同时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等因素的积极制约下,当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过辨证的否定,必然为重建“个人所有制”准备新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