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52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自“中国哲学”学科产生以来 ,有关该学科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直有所争议 ,迄今未获定论。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史料的选择、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法、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分别等内容。本文就有关这些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作一总结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孔子标举道德旗帜 ,试图以此恢复三代之礼的权威 ,从而开启了先秦儒家礼学。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归宿 ,以道德自觉为礼的存在前提 ,有德礼并重 ,合德礼于一体的倾向。孔子之后 ,孟子抓住“仁”,且以德改造礼 ,使礼由强制性的社会政治规范扭变为内在的德性范畴 ;荀子择取“礼”,将礼的功用发挥极至 ,并纳德于礼的制约之下 ,从而把孔子礼学引向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看似相反却又有着内在联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老子故里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构成了老子之谜中的一个重要谜团。近半年来,老子故里之争在暗中萌动,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老子为宋国相人,即今安徽涡阳人。  相似文献   
15.
老子曾宣称:“我有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67)《老子》一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独将“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置于三大法宝的高度,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前人对此研究不多,本文拟就三宝的内涵、三宝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宝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礼书纲目》是江永卷帙最大的著述,其编撰对江氏学术产生深远影响。《纲目》完撰后,江氏以相同体例续编《近思录集注》《四书典林》《四书古人典林》等理学、制举用书。其礼书编撰对律吕、历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后来相关研究奠下基础。江氏研究对朱子学术的批判继承,以及专门考证,表示着学术的转向。江永后期转向礼学考证,多以札记形式进行专题研究,批朱崇郑。这一转变萌生于《纲目》编撰,和清初学术由博转精的历程一致。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研究,无论是基于理论本身还是实践域,都显得步履蹒跚,这种状况显然无助于理论的创新。其实,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迄今依然是最为先进的国家学说,它也必然承载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的理论先导。那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必然性制度存在是否可以逾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是否具有天然的矛盾性?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相似文献   
19.
以洪谦先生逻辑经验论立场和言论对当今活跃在美学界的后实践派(超越说、生命说、体验说)进行检讨,可以见出这些流派并没有很好回应洪谦先生的发难,只是旧玄学的某种变种。然而,中国美学要前行则必须正面回应洪谦先生的问题。惟其如此,才可能形成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能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