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5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及其内在逻辑上重新分析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辩证唯物主义独立出来,排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把自然观包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文章认为,马克思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历史之谜”上,从而首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又反过来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这两者的创立过程和逻辑联系,有益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62.
一一、_一极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有相当影响脱芙学流派_。一它以“生命”为宇宙本原国歪曲阳片面夸大生命增的意义和作用。带有浓厚的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一色彩。可以说是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美学的第二代。不同的只是唯意志论美学  相似文献   
63.
道家生命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学术界》2004,(5):34-46
道家生命观是道家诸子关于生命问题的基本观点 ,主要内容包括 :道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观、阴阳气化的生命机制观、形神兼养的生命结构观、生死更替的生命过程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无为之为的生命存在观、形神兼养的生命修养观、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上述内容相互关联 ,纵横交织 ,构成道家生命观的理论框架。道家生命观深刻与偏颇并存 ,我们应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  相似文献   
64.
本文探讨了波普关于客观知识的理解理论,认为它与释义学之间存在诸多可能的契合之处,如“世界3客体”与“本文世界”、“理性传统”与“合理成见”、理解即解题与理解即对话。作者充分肯定了波普理解理论对合理重建释义学的启发性意义,指出其贡献主要在于强调了理解的客观性、理解的问题意识,提出了理解度概念,探索了一种可检验的理解逻辑的可能性,力图将心理主义的理解纳入客观知识进化的框架;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波普理解理论的局限,指出它与释义学的对立之处。  相似文献   
65.
评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任 尤根·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中最能吸引人和打动人、最具有时代特色和现代意味的成分,是他对现代技术文明与技术理性所作的批判性反思,其中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诸如: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6.
哲学史上关于意义理论存在弗雷格式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式两种研究进路。弗雷格对"意义"与"指称"的区分和应用引发了"弗雷格难题"。伊莱休·卡茨认为他的第三种研究进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卡茨指明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着两大关键共同点,认为第二种研究进路也并不尽善尽美。通过对前两种研究进路的批判,卡茨对第三种研究进路的建构背景、优势、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7.
冠子 ,战国末期道家学者 ,隐居不仕 ,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 ,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68.
教父哲学美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中,既有对古代美学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独创;既受制于基督教原则,又有独立于宗教之外的美学思考。本文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分析,旨在说明加强中世纪美学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9.
南宋以降,程朱"存理灭欲"成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评价标准。"存理灭欲"实质上是对人民生存权的扼杀,尤其对妇女的摧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戴震目睹社会现状,展开了对程朱伦理观的批判,提出"理存于欲"、"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等新的伦理观,为平民阶层争取生存权,其伦理思想影响了如凌廷堪、俞正燮等后世学者。  相似文献   
70.
斯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