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市场经济在给文学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作家自觉投入商品化的浪潮,在对欲望的抒写中放弃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导致文学精神的全面失落。刘庆邦创作中强烈的底层意识,以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凸显了社会的责任和良知,在商业化的写作浪潮中树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党天正 《唐都学刊》2012,28(5):69-72
连云栈道是古代通行汉中和巴蜀的重要栈道之一,素以恢宏险峻而名驰天下。作为古代的交通要津,它承载着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记录着王朝兴废的更迭嬗变,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雄杰之士为之折腰,骚人墨客赋咏不绝。或直笔正描,赞叹栈道的奇伟险绝;或托物兴感,展示坎坷不遇的失意情怀;或触景生情,抒发古今变异、世事沧桑、兴亡倏忽的人生感触;或侧写旁点,表现伤时念乱的时代忧患意识,显示出多元的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方言,地域文化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晋语区"的府谷方言,既保留着典雅的历史文化,又透视出古朴的民俗文化,还蕴含着特异的民族文化,本文是从文化角度解读府谷方言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4.
权雅宁的新著《心灵的阳光》是她近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她以拓荒者的勇气、宽阔的视角和充沛的才情,对冯玉雷近出版的长篇说《敦煌·い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作了精彩的审美阐释,对小说作者营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进行了富有学理的分析和诗情洋溢的解读,实现了一次学者与作者间、诗意理性与诗意神性间的高次层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考证方言本字就是利用语料来恢复词语和字形的对应关系,找回本字;乾县方言火通、横两个字在古今演变时分别由于阴化、文白叠置而与词语失去联系;理清历史音变,找到方言旁证,结合文献证明就可以分别找到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6.
吴起是个懂政治、懂军事、懂学术的文武全才的英雄,但儒家把吴起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说他存在"冷酷无情,杀妻求将"、"母丧不归"、"贪而好色"、"散金求官"、"言行不一,刻暴少恩"等道德问题。对吴起的评价不能仅从道德标准出发,应该把他放到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大背景下,用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价值尺度去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7.
王琼 《江淮论坛》2013,(4):173-176,187
关于时空意象生成问题的研究,囊括了时空问题和意象问题,关涉到文学艺术的根本问题。时空意象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时空表象,在理智的引导和情感的推动作用下,在想象力的神奇变形和熔铸下,一个全新的统一完整、富有生气的时空意象产生了。时空意象是对存在的整体性体验的超越性唤起,从来不是一种对时空的单纯的哲学透视。  相似文献   
18.
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詈语因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成为透视这一文化的窗口.从灾祸诅咒、异类贬低、伦理规范、本能发泄四个方面对汉语詈语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进行的深入剖析,从中能够透视出汉民族传承文化中许多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民间信仰是以巫教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多教多神的信仰。总其思维类型,可以"人——物——灵"三维关系转换的交感思维一类统之。20世纪作家利用民间信仰思维的转换超越功能,突破生活的局限,以审美批判之笔,展示了人物愚顽心理、民族文化劣根和理想与现实互渗中的斗争感受,实现了对民族文化重建和人生悲剧的审美超越,显示出文学民间化、仪式化审美建构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化运动所提出的“立人”标准理应是中国现代学的价值走向,但现代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正确走向。早期共产党人与个别激进作家是这种偏至的始作佣,而无产阶级革命学运动则将其进一步导向了集体主义、阶级本位,所幸的是非主流学继承了五四学的价值走向,才使得三十年代的学显得丰富多彩。但抗战使主流、非主流学都汇集于民族本位,学因此而走向了狭窄的通道,鲜有能与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史诗性作品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